白朮1兩,附子1兩,橘皮2兩。
洞洩。
上為粗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米飲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○九引《指南方》。
蒼朮(去土)1斤(淨,用米泔水浸,逐日換新泔,春5日,夏5日,秋7日,冬10日,切片,焙乾,分4制:1分用茴香1兩,鹽1兩同炒,術黃為度;1分用川烏1個制,切片,川楝子1兩打碎,同術炒黃為度;1分用川椒1兩,去目及合口者,破故紙1兩,同術炒黃為度;1分用好醋、好酒各1盞煮術幹,焙燥用之),香附1斤(分4制,酒、醋、鹽、水、童便,如前分四時各浸日數,炒幹)。
月經不調,臍腹痛,肋疼腰脹,噁心頭暈,或發熱發寒,心忪乏力,崩中帶下。
上為末,老米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白湯送下。
《醫統》卷八十四。
厚朴(去粗皮,姜制炙)4兩,茯苓(白者去皮)4兩,乾薑(炮,洗)4兩,白朮4兩(炒),半夏2兩(湯泡7次。以上並銼骰子塊,入大青州好棗6兩,砂缽內水浸沒一指許,煮水盡,取棗去皮核,用粗布絞取肉,入後藥),附子(炮、去皮臍)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。
上藥一處焙乾為末,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白湯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