蝸牛殼1兩(微炒),夜明砂3分(微炒),龍骨1兩,黃連3分(去須,微炒)。
小兒痢渴不止,壯熱腹痛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丸,以粳米粥飲研化服之,每日3-4服,量兒大小,臨時加減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八。
蝸牛49枚,蛇蛻皮2條,幹蟾1枚(擷取前腳以前用之。以上3味均燒為灰,細研),蘆薈1分(細研),熊膽1分(研入),夜明砂1分(微炒),瓜蒂2-7枚,黃連1分(去須),麝香半錢(細研)。
小兒一切疳。
上為末,用漬豬膽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溫水送下,量兒大小加減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蝸牛3分(燒灰),谷精草3分(碎切),夜明砂3分(微炒),幹蟾1兩(塗酥,炙令焦黃),瓜蒂末半兩,雄黃1分,麝香1分。
小兒幹疳,面青目澀,腦熱鼻瘡,眼生障膜,毛髮焦黃,肌膚羸瘦。
上為末,用蒸餅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3丸,粥飲送下,每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蝸牛半碗,雞蘇半斤。
瘰癧已破或未破者。
上同研極細,水浸宿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丸,瘡未破者,漿水送下;已破者,薄荷湯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