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苓1兩(去黑皮),白鮮皮3分,龍膽半兩(去蘆頭),澤瀉1分,赤茯苓3分,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黃芩半兩,人參3分(去蘆頭)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熱病,狂言煩渴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豬苓2兩,葶藶2兩,人參2兩,玄參2兩,五味子2兩,防風2兩,澤瀉2兩,桂心2兩,狼毒2兩,椒目2兩,白朮2兩,乾薑2兩,大戟2兩,甘草2兩,蓯蓉2兩半,女曲3合,赤小豆2臺。
虛滿,通身腫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日3次,夜1次;老、小服1錢匕。以小便利為度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一。
豬苓5兩。
妊娠通體遍身腫,小便不利。子淋。
上為末。
煎水3合,每服方寸匕,調服。加至2匕。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十三引《楊氏產乳》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澤瀉1兩,赤茯苓1兩,桂心半兩,白朮半兩,葛根1兩(銼)。
傷寒中風,發熱6-7日不解而煩渴,欲飲水而吐逆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頻頻溫服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豬苓(去黑皮)1兩,赤茯苓1兩,秦艽(去蘆頭)1兩,滑石1兩,澤瀉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傷寒,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澤瀉1兩,桂心半兩,赤茯苓3分,川樸消3兩。
時氣結胸,心下滿實,煩悶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木豬苓1兩,車前子5錢,木通2兩,大黃2兩,梔子2兩,黑狗脊2兩,滑石2兩,扁蓄2兩,蒼朮1兩。
腎水衰,行動舉止則眼中神水之中盪漾,有黑影如蠅翅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鹽湯調下。
《銀海精微》卷一。
豬苓3分(去黑皮),麥門冬1兩(去心),人參3分(去蘆頭),石膏2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茅根3分(銼)。
熱病,煩渴不止,或時頭痛乾嘔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豬苓3分(去黑皮),白鮮皮3分,澤瀉3分,赤茯苓3分,大青3分,麥門冬1兩(去心,焙),川大黃3分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時氣,但譫語煩躁不安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以新汲水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豬苓、茯苓、白朮各等分。
嘔吐而病在膈上,後思水者。黃疸病及狐惑病。
忌桃、李、雀肉、醋物。
上為散,飲服方寸匕,每日3次。
《金匱》卷中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赤茯苓2兩,木通1兩(銼),滑石1兩,澤瀉1兩。
熱病,發熱煩渴,小便不利。
上為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七。
豬苓、白朮、茴香、川楝子、柏子仁、青鹽各等分。
婦人經水適至,兩目昏暗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空心鹽水調下。
《眼科秘書》卷下。
豬苓(去黑皮)1兩,防己1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3分,百合3分,郁李仁(湯浸去皮,炒)3分,瞿麥穗3分,甘遂半兩。
婦人水病腫滿,小便澀,經水斷絕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匕,用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於早食前、夜臥各1服。如疏利即減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豬苓1分(去黑皮),桑根白皮1分(銼),赤茯苓1分,海蛤1分(細研),甜葶藶1分(隔紙炒令黃紫色)。
小兒水氣腫滿,小便不利,臍腹妨悶,喘促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八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麻黃1兩(去根節),陳橘皮1兩(湯浸去白瓤,焙),桑根白皮1兩(銼),百合1兩,赤茯苓1兩,檳榔1兩,滑石2兩。
氣水,腫滿喘急,小便澀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5錢,以水1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豬苓半兩(去黑皮),赤茯苓半兩,甜葶藶半兩(隔紙炒令紫色)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五味子半兩,漢防已半兩,澤瀉半兩,陳橘皮半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桂心半兩,白朮半兩,狼毒半兩(銼碎,醋拌炒熟)椒目半兩(微炒去汗),熟姜半兩(炮裂,銼),大戟半兩(銼碎,微炒)。
水氣遍身浮腫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蔥白湯調下。得大小便利為度。
《聖惠》卷五十四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赤茯苓1兩,知母1兩,柴胡1兩(去苗)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甘草3分(銼碎,微炒),木香3分,黃芩3分,犀角屑3分,檳榔1兩。
瘴毒腳氣初發,心中壅悶,四肢煩熱,時時惡寒,腳膝疼痛,不欲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入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豬苓1兩(去黑皮),漢防己3分,百合1合,紫菀1兩(洗去苗土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赤茯苓1兩,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桑根白皮1兩(銼),郁李仁1兩(湯浸去皮,微炒)。
上氣喘急,肺熱咳嗽,不得坐臥,身面浮腫,不下飲食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粥飲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豬苓2兩(去黑皮),紫蘇莖葉1兩,木通1兩(銼)。
妊娠身體浮腫,腹脹,小便不利,微渴引飲,氣急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溫水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豬苓(去黑皮)3分,人參3分,木通(銼)1兩1分,黃連(去須)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2兩,栝樓根2兩。
消渴後,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,漸成水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溫漿水調下,日3次。以愈為度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○引《聖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