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蒺藜1兩。
牙衄及牙痛根腫動搖者。
上為粗末。
以水2鍾,煎至1鍾,入食鹽1撮,漱之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
白蒺藜(麩炒,去刺,研)1錢5分,羌活7分,防風7分,甘草(炙)5分,荊芥1錢,赤芍1錢,蔥白(連須用)2段。
目暴赤腫痛。
水煎服。
《醫學心悟》卷四。
蒺藜3兩(炒至赤黑色,臼內以木棒春去刺,揀,簸淨),酸棗仁1兩(炒令香)。
風入腸間,或秘或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八。
蒺藜子(炒,去角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山梔子仁1兩。
陰疝。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