葶藶(隔紙炒)、杏仁(去皮尖雙仁,麩炒)、貝母(去心)、百合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乾地黃(焙)各等分。
虛勞,咳嗽咯血,日漸瘦劣,聲音不出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皂莢子2-7枚,同煎至5分,去滓,空心、夜臥稍熱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葶藶子(炒)1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,百合1兩。
十種水氣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6分,去滓,送服防己檳榔丸,1日3次。以小便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九。
葶藶(隔紙後炒紫色,別研如膏)1彈子大,桑根白皮(微火細銼)1兩,大棗(揀洗,去核)12枚。
肺癰咳嗽,上喘氣急,不得臥,涕唾稠粘,胸膈不利。
上用水3盞,先煎桑白皮、棗,取1盞半,去滓,入葶藶膏,攪化,煎取8分,溫服。良久當吐惡物,或微利2-3行。其疾減後,宜服補肺藥,7日外病未退,量人加減,更1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六。
葶藶子(隔紙炒)3分,檳榔(銼)半兩,桑根白皮(炙,銼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,大黃(銼,醋炒)半兩,樸消3分。
傷寒結胸,心下痛,如石堅硬,小便不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