芒消2兩,礬石2兩(熬汁盡),大豆1升。
腎氣不足。
上以水3升,煮取1升2合,去滓,分二次服,當快下。
《外臺》卷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芒消3兩,大黃1升(切,水密器中宿漬),茯苓3兩,黃芩3兩,生地黃汁5兩,菖蒲5兩,磁石8兩(碎如雀頭),玄參4兩,細辛4兩,甘草2兩。
腎實熱,小腹脹滿,四肢正黑,耳聾,夢腰脊離解及伏水氣急。
忌海藻、菘菜、羊肉、餳、生菜、酢物、蕪荑。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煮7味,取2升半,去滓,下大黃納藥汁中更煮,減2-3合,去大黃,納地黃汁微煎一兩沸,下芒消,分2服。
《千金》卷十九。
枸杞子1錢2分,生地黃1錢,黃柏(酒洗,炒)1錢,知母(酒洗,炒)1錢,麥門冬(去心)1錢,山萸肉(去核)1錢,白芍1錢,歸尾1錢,五味子7粒,白茯苓8分,獨活8分。
瞳神散大症。食辛辣炙煿之物過多所致者。
上銼1劑。
白水2鍾,煎至1鍾,去滓熱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五。
牛蒡、川芎、當歸、玄參、生地、荊芥、防風、柴胡、芍藥。
冬時眼目生花,如飛蠅之狀,視人物若堆煙,視太陽若水花,久而不治則為青盲。
水煎,溫服。
《異授眼科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