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4兩,何首烏4兩,全蠍7錢5分,川烏4錢,草烏5錢,防風5錢,荊芥5錢,川芎5錢,天麻5錢,羌活5錢,細辛5錢,麻黃5錢,石斛5錢,當歸5錢,甘草5錢,白附3錢,鬱金3錢,雄黃3錢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丸2錢重,硃砂為衣。
蔥湯熱酒送下,暖蓋出汗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陳皮1兩4錢,厚朴(薑汁制)1兩4錢,蒼朮1兩4錢,制半夏1兩4錢,制香附1兩4錢,柴胡1兩4錢,薄荷1兩4錢,黃芩1兩4錢,枳殼1兩4錢,山楂2兩,麥芽2兩,神曲2兩,砂仁2兩,甘草5錢,藿香5錢。
夏、秋一切時症,中暑,霍亂,瘧,痢。
用幹荷葉煎湯拌前藥,曬乾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,每丸重1錢。
孕婦忌服。
隨飲服之。一切感冒及瘟疫時症頭痛骨痛,咳嗽痰喘,用生薑、蔥白煎湯調下;紅白痢,用車前子煎湯調下;洩瀉,用薑茶湯調下;久瀉不止,糯米飲調下;水瀉,小便不通,口渴,淡竹葉、燈心煎湯調下;瘧疾,用薑湯調下;久瘧,必用人參湯調下;霍亂吐瀉,用胡椒7粒、綠豆49粒煎湯調下;黃疸,用茵陳湯調下;心胃痛,用擯榔煎湯調下;其餘山嵐瘴氣,水土不服並胸膈飽悶,宿食不消,一切雜症,或在路途無引,俱用清茶開水調下。輕者1服,重者2服。
《醫方易簡》卷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