芫菁1分(細研,微炒),牛膝半兩(去苗),硇砂1分,藕節半兩,桂心半兩,水銀1分(以小棗肉研令星盡)。
婦人月水不通,小腹宿血積滯。
上為末,研入水銀令勻,用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5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芫菁20個(去頭足翅,糯米拌,炒令黃),地膽10個(去頭足翅,糯米拌,炒令黃色),斑蝥10個(去頭足翅,糯米拌,炒令黃色),生犀角屑如棗大,黑豆黃50粒(炒熱),牛黃半棗大(細研),蜈蚣1條(大者,去足,炙令焦黃)。
狼瘻。
上藥前六味為末,入牛黃研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初服藥,隔夜少食,每服2丸,空心以溫水送下。須臾可煮醋漿水薄粥,稍稍飲之。至日西甚虛悶,可煮蔓青菜羮食之。如壯人,隔日1服;人弱,隔2-3日1服。服藥後,瘡愈蟲盡為度。若愈,仍將息1月。藥欲盡,須預合,勿使斷絕藥氣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斑貓40個,豉49個,芫青20個,地膽10個,蜈蚣1寸半,犀角棗核大,牛黃棗核大,生大豆黃10個。
一切漏。九種瘻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特忌油膩。一切器物皆須灰洗,乃作食。
每服2丸,飲送下,須臾多作酸漿粥,冷飲之。病從小便出尿盆中,看之如有蟲形狀,又似膠汁,此病出也。隔1日1服,飲粥如常,小弱者,隔3-4日,候無蟲出,瘡漸愈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