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檳榔丸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,青皮1兩,陳皮1兩,廣術(燒)1兩,黃連1兩,商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,黃柏3兩,大黃3兩,香附子(炒)4兩,牽牛4兩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積滯內蘊,心胸滿悶,脅肋膨脹,或洩瀉痢疾,裡急後重。一切冷食不消,宿食不散,亦類傷寒,身熱惡寒,戰慄頭痛,腰背強;一切沉積,或有水,不能食,使頭目昏眩,不能清利;一切蟲獸所傷,及背瘡腫毒,杖傷焮發,或透入裡者;痔漏腫痛。男子婦人嘔吐酸水,痰涎不利,頭目昏眩,並一切酒毒食積,及米穀不化,或下利膿血,大便秘塞,風壅積熱,口苦煩渴,涕唾粘稠,膨脹氣滿。一切氣滯,心腹滿悶,脅肋膨脹,大小便結滯不快利者。肺痰喘嗽,胸膈不利,脾溼黃疸,宿食不消,一切雜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二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檳榔1兩半,木香1兩半,枳殼1兩半,青皮1兩半,陳皮1兩半,白蔻1兩(去殼,炒),沉香1兩,蘇梗3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婦氣閉,脈沉滯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粥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五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雞心檳榔1兩,木香半兩,鶴蝨半兩,貫眾半兩,錫灰半兩,乾漆(燒煙盡)半兩,使君子肉半兩,輕粉2錢,雷丸2錢半,巴豆肉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諸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飛白麵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粒,五更粥飲送下;或菖蒲、石榴根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五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黑醜(頭末)2兩,檳榔2兩,木香5錢,大黃1兩(半生半熟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食積。痢疾初起,遍身壯熱,膿血稠粘,裡急後重,腹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另加神曲、生薑汁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淡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赤水玄珠》卷八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5錢,檳榔5錢,青皮5錢,蓬術5錢,枳殼5錢,黃柏5錢,大黃5錢,香附2兩,黑醜(取頭末)2兩。

功效主治

痢疾裡急後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60丸,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赤水玄珠》卷八。

《簡明醫毅》卷三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2兩,黑醜(頭末)2兩,香附(醋炒)4兩,木香2兩,檳榔2兩,枳殼2兩,青皮2兩,當歸2兩,陳皮2兩,三稜2兩,蓬術2兩,黃連2兩,木通2兩,蘿蔔子2兩,鬱金1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滯氣痞塊,心腹脹痛,脅滿吐酸,痰涎食積,酒毒及痢疾,便閉不通,積熱口乾,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泛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百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明醫毅》卷三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經驗秘方》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沉香(沉水者佳)1兩,檳榔(雞心者佳)1兩,廣荗(炮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青皮(去瓤)1兩,陳皮(湯浸,去白)1兩,巴戟1兩,當歸(去蘆)1兩,枳殼(去瓤,麥麩炒)1兩,大黃(錦紋者佳)3兩,揀香附子(炒)3兩,黃柏皮(去粗皮)3兩,黑牽牛(頭末)4兩。

功效主治

男子婦人嘔吐酸水,痰涎不利,頭目不清,轉筋,小便渾濁,米穀不化,下痢膿血,大便閉澀,風壅積熱,口舌生瘡,涕唾稠粘,咳嗽咯血,尿血,膨脹滿悶,手足瘦弱,四肢無力,面色薑黃;酒疸食黃,宿食不消,口舌煩渴,骨蒸肺痿,寒熱往來,中暑瘧疾,腸風痔瘻,發痛消渴,消風癥瘕,血塊積惡,瘡腫炊毒,背疽疔瘡;四方人不服水土,傷寒熱證;婦人赤白帶下,崩漏下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溫水送下,1日2次,漸加至100丸無妨。病上,食前勿服,食後服;病下,食後勿服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經驗秘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八引《瑞竹堂方》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,黃連1兩(去須),當歸1兩,枳殼1兩(去瓤,火煨),青皮1兩(去瓤),陳皮1兩(去白),大黃3兩(酒浸溼),黃芩1兩(去黑心),黃柏3兩(去粗皮),牽牛4兩(微炒為細末),香附子4兩(炒,去毛),廣荗1兩(火煨,去瓤)。

功效主治

積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八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引《紺珠》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,當歸1兩,黃連1兩,枳殼1兩,青皮1兩,黃柏1兩,黃芩2兩,陳皮2兩,三稜2兩,香附2兩,醜末2兩,莪術4兩,大黃4兩。

功效主治

膨脹,有熱者。痢疾初作、裡急後重,腸胃中有積滯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臨臥生薑湯送下。尋常消導開胃,只服30-4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引《紺珠》。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三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、檳榔、大黃。

功效主治

痢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水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重者5錢,空心白滾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三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三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,枳殼1兩(麩炒),杏仁1兩(去皮尖,麩炒),青皮1兩(去白),半夏曲2兩,皂角2兩(去皮,酥炙),郁李仁2兩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氣滯痞癖,耳聾耳鳴。一切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別用皂角4兩,用漿水1碗搓揉熬膏,更入熟蜜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食後溫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三。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一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3錢,檳榔3錢,青皮5錢,陳皮5錢,麥櫱面7錢,枳實7錢,白朮5錢,厚朴5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東垣試效方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檳榔1兩(銼),羌活1兩(去蘆頭),芎1兩,桂1兩(去粗皮),郁李仁2兩(去皮雙仁,研),大黃2兩(銼,炒)。

功效主治

胃氣虛弱,飲食無味,上膈寒壅冷積,癥瘕癖氣,食不消化,肺氣積聚,心胸痰逆喘急;卒中風毒腳氣,大腸秘澀,奔脈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羅6味為末,與郁李仁同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生薑湯送下;或諸氣痛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七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七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8分,檳榔8分,陳皮8分,莪術8分,枳殼8分,黃連8分,黃柏8分,大黃8分,牽牛8分,香附8分,當歸1錢,田螺殼2錢,茵陳8分。

功效主治

酒積腹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七。

《杏苑》卷四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2兩,檳榔2兩,枳殼1兩,橘紅1兩,青皮1兩,黑牽牛5錢,莪術5錢,黃柏1兩,當歸1兩,大黃1兩,黃連2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鬱成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依法修合,為細末,滴水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溫水送下。取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四。

《醫學啟蒙》卷三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廣木香4兩,黃連4兩(吳茱萸湯泡,炒),黃芩4兩(酒炒),青皮4兩(醋炒),黃柏(鹽水炒),檳榔8兩(煨),陳皮8兩(炒),莪術5兩(煨),枳殼8兩(麩炒),黑醜8兩(炒),厚朴4兩(姜炒),大黃4兩(酒蒸),香附(制)8兩,當歸8兩(酒洗),乾薑3兩(炮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白水滴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或1錢半,白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啟蒙》卷三。

《類證治裁》卷五: 木香檳榔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、檳榔、白朮、枳實、陳皮、香附。

功效主治

食滯,脾氣不得運於四肢成痿,脈弦滑,惡食。

炮製方法

神曲糊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類證治裁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