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膽礬(研)半兩,蘆薈(研)半兩,龍腦(研)1錢,麝香(研)1錢,丹砂(研)1分,胡黃連末1分,黃連末1兩(用豶豬膽1枚,入末在內,以好醋煮10餘沸取出,掛候幹,研為末)。
小兒脾積氣,肌瘦。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0丸,早晨、臨臥溫米飲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六。
土馬鬃(燒存性)1兩,石馬鬃(燒存性)1兩,半夏1兩,生薑2兩,胡桃10個,真膽礬半兩,川五倍子1兩。
男子年少而鬢髮斑白。
上為末,和作一塊,絹袋子盛,如彈子大。
熱酒、水各少許浸藥絞汁,淋洗頭髮。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。
膽礬1錢(真者,為粗末),綠礬(真者)2兩,大棗14個(去核),好醋1升(上藥同煎,熬令棗爛和後藥),使君子2兩(去殼),枳實(去瓤,炒)3兩,黃連1兩,訶黎勒(去核,併為粗末)1兩,巴豆27枚(去皮,破之。上5味同炒令黑,約3分幹,入後藥),夜明砂1兩,蝦蟆(燒灰存性)1兩,苦楝根皮(末)半兩。
小兒疳病。
後三物再同炒,候幹,同前四物杵羅為末;卻同前膏和,入臼中,杵千下;如未成,更旋入熟棗肉,亦不可多,恐服之難化;太稠即入溫水,可丸即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20-30丸,米飲、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膽礬1斤(泥裹,燒通赤),皂子1升(煮去皮,焙乾),白雞冠花1斤,京三稜4兩。
腸痔。
上為細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米飲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