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子湯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七引《肘後方》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甘遂7銖,甘草(炙)5錢,黃芩5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6-7歲,心腹堅痞,時時寒熱如瘧,服紫丸60日吐下,痞仍堅者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升半,雞子1枚,少扣開出白,投水中熟攪,吹去滓,納藥煮取1升,隨兒大小,可下數合。藥無毒,下痞未盡,更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七引《肘後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引《肘後方》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亂髮如雞子大(去垢,口父咀之),雞子7枚(去白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病食不消,腹滿下痢。

使用方法

以雞子黃併發煮,雞子熟,數按之,令汁出,取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引《肘後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雞子1枚,甘草2分(炙),甘遂1分,大黃2分,黃芩2分。

功效主治

咳逆唾膿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6升,煮取2升,去滓,納雞子攪令調,盡飲之。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九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許仁則方》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新產雞子5枚。

功效主治

天行1-2日,覺身體壯熱頭痛,骨肉痠楚,背脊強,口鼻幹,手足微冷,小便黃赤。

使用方法

上各破頭,瀉置1盞中,別加一雞子水,以箸攪令極渾,別用水1升,煮極沸,則投雞子於湯中微攪,才似熟則瀉置碗中,納少醬清,以變腥氣,帶熱啜令盡。覆使汗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三引《許仁則方》。
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四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生雞子7枚,芒消1兩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熱盛,狂語欲走。

使用方法

井花水1大升,同攪1000遍,去沫,頻服之。快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總病論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嘔吐煩悶及霍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3盞,煎至1盞半,去滓,重煎令沸,投入雞子白1枚,打轉,掠去沫,頓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八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雞子3個,蔥3莖,姜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女崩久不止。

使用方法

將蔥、姜共搗如泥,雞子去殼和勻,入麻油半兩,鍋內同炒,酒煮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一。

《外臺》卷一引《小品方》: 雞子湯

配方組成

麻黃1兩(去節),甘草1分(炙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發汗後,2-3日不解,頭痛肉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升,加雞子白令置水內,合和令勻,納藥復攪令和,上火煎之,勿動,煎至1升。適寒溫,頓服之。蓋覆汗出,粉敷之,有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一引《小品方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