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黃芩、柴胡、鉤藤、蘇梗、桔梗、山梔。
惱怒傷肝,木火刑金,內傷腋痛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炙桑皮、骨皮、竹葉、荊芥、力子、甘草、元參、薄荷、木通、赤芍、連翹。
麻疹,眼現紅赤不開。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桔梗、杏仁、防風、黃芩、瓜蔞仁、知母、薄荷、枳殼、橘紅、甘草。
外感風邪,傷肺腋痛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桑白皮(生)3錢,地骨皮3錢,生甘草8分,桔梗2錢,辛夷2錢,黃芩1錢5分,陳皮1錢5分,木通1錢5分(1方加山梔仁[生研]1錢)。
鼻痔。生鼻孔內,如肉贅下垂,色紫微硬,撐塞鼻孔,氣息不通,香臭莫辨,或臭不可近,痛不可搖。
水煎,食遠服。
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二。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白茯苓、知母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。
小兒麻症,肺炎喘嗽。
糯米100粒為引,水煎,食後服。
《麻科活人》卷三。
桑白皮2錢,蘇梗1錢,川貝母1錢,橘紅1錢,甘草3分,瓜蔞皮3錢,杏仁2錢,地骨皮1錢半,茯苓2錢,雪梨3片。
雞胸,氣粗身熱。
《馬培之醫案》。
桑白皮、地骨皮、甘草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。
傷風咳嗽,脈浮數,自汗身熱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
桑根皮(薑汁和蜜炙)1兩,地骨皮1兩,甘草(炙)5錢,橘紅、桔梗。
肺熱咳,手足心熱。
上為散。
如有客邪禁用。
每服4-5錢,入粳米100粒,竹葉1把,水煎服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。
桑皮(蜜炙)、地骨皮、甘草(生)、川貝母(去心,研)、麥冬(去心)、知母(生)、桔梗、黃芩、薄荷。
火嗽,面赤咽乾燥,痰黃氣穢帶粘稠,便軟。
水煎服。
《金鑑》卷五十三。
桑白皮1錢2分,地骨皮1錢2分,桔梗1錢2分,知母1錢2分,陳皮1錢2分,黃芩1錢,青皮1錢,甘草4分。
感熱喘嗽,口乾煩熱,胸滿有痰。
用水2鍾,煎8分,食後溫服。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