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湯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防風。

功效主治

寒邪傷營,發熱,無汗,惡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
《不知醫必要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5分,防風1錢5分,川芎1錢5分,秦艽1錢5分,甘草6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發熱,兼肩背痛,或腰及手足痛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2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不知醫必要》。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柴胡、防風、肉桂、當歸。

功效主治

腰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白芷、甘草、蟬蛻、桔梗。

功效主治

外客風寒,身肢骨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芎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石膏(碎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風,言語謇澀,筋脈拘急,肢體緩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煎6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,人參1錢,防風1錢,川芎1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風。

使用方法

上銼1劑,加生薑3片,薄荷7葉,水1盞,煎至7分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嬰童百問》卷六。

方出《奇效醫述》卷下,名見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2分,防風(去蘆)8分,蒼朮1錢,白芷5分,小川芎5分,生香附(搗碎)8分,陳皮(去白)3分,甘草3分,白乾葛1錢2分,真紫蘇梗葉1錢2分。

功效主治

瘟疫,初病1-2日,不論虛實內傷挾外感,強壯者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大汗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,熱服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奇效醫述》卷下,名見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四。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、菊花、殭蠶、蟬退、甘草(或加浮萍)。

功效主治

風症頭痛,怕風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2兩,地骨皮2兩,桑根白皮2兩,芎1兩半,當歸(焙)1兩半,麻黃(去節)1兩半,羚羊角(鎊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白朮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甘草(炙)1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,身體疼痛,筋脈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取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,陳橘皮(去白,焙)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人參1兩,甘草(炙)1兩,桂(去粗皮)3分,紫菀(去苗土)3分,吳茱萸1分(湯洗,炒),半夏半兩(洗7遍,去滑,薑汁炒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傷寒,發熱咳嗽,頭疼壅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風,角弓反張,筋脈偏急,言語謇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),同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白芷、蒼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太陽風寒外束,齒痛,頭痛,惡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四引張渙方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防風1兩,川芎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幹葛根半兩,川升麻半兩,犀角(末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;麻痘熱及驚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8分1盞,加生薑2片,薄荷3葉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四引張渙方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1分,半夏(湯洗7遍,去滑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麻黃(去根節,炒)1兩半,檳榔(銼)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炒幹)3分,防葵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)40枚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風經五臟驚悸;腳氣攻衝,痰壅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拍碎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溫服,日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三引《聖惠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)1兩,獨活(去蘆)1兩,芎1兩,當歸(酒浸)1兩,細辛(去蘆)1兩,枳殼(去瓤,微炒)1兩,柴胡(去苗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木香1兩,赤茯苓1兩(去皮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虛勞冷,身體瘦瘁,頭目昏眩,氣滯血澀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枚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三引《聖惠》。

《千金》卷八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3兩,桂心3兩,芍藥3兩,葛根3兩,麻黃3兩,乾地黃3兩,甘草2兩,生薑5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身體疼痛,四肢緩弱不遂,及產後中風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油膩、豬、雞、魚等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清酒3升,水5升,煮取3升,溫服5合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分,防風(去叉)1兩,五加皮(銼)半兩,赤芍藥1兩,薏苡仁(炒)半兩,羚羊角(鎊)半兩,檳榔2枚(煨,銼),磁石(煅,醋淬)2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痺,身體手足不隨,冷疼(疒帬)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錢匕,水2盞,加生薑5片,煎取1盞,去滓,空心食前溫服,日2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王不留行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黃松節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3分,茯神(去木)各3分,防風(去叉)半兩,荊芥穗半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半,石膏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剛痙,閉目合面,肢節急強,身熱頭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良久以蔥豉粥投之出汗;未汗再服,以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,別研如膏入)1兩,人參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薏苡仁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乾薑(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芎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中風偏枯,冷痺無力,不任支援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同煎7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8分,防風8分,荊芥7分,紫蘇7分,川芎4分,赤芍6分,枳殼8分,山楂1錢,木通5分,甘草(生)3分,蔥白1莖,生薑1片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未報點時,熱甚不發,頭痛腹脹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菊花1兩,麻黃1兩,川芎1兩,石膏1兩,防風1兩,前胡1兩,黃芩1兩,細辛1兩,甘草1兩,枳殼1兩,白茯苓1兩,蔓荊子1兩,薄荷半兩,吳白芷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,半在表半在裡。

注意事項

邪入於裡,不宜用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同煎至1盞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,每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
《雞峰》卷十八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3兩,芎3兩,防風(去苗)3兩,麻黃(去節)3兩,赤芍藥3兩,大黃3兩,人參3兩,甘菊3兩,茯苓1兩,紫菀1兩,遠志(去心)1兩,桂心1兩,檳榔1兩,蟬殼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1分,水3盞,加生薑3片,煎至1盞半,去滓,食後溫分2服,久服乃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八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川芎1兩,羌活1兩,防風1兩,肉桂1兩,赤芍藥1兩,牡丹皮1兩,當歸1兩,續斷1兩,白芷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久不解,攻注經絡,走注疼痛不可忍。

使用方法

用生薑、大棗,煎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八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黃芩、柴胡、大黃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便結,屬太陽陽明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引經證醫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藁本、防風、甘草、枳殼、通草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,邪在足太陽經,寒熱日發,發時背心先寒,腰痛頭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引經證醫》卷四。

《續名家方選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前胡、人參、桔梗、甘草、枳殼、川芎、天麻、茯苓、薄荷、蟬蛻、白朮、生薑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癮疹常發不止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續名家方選》。
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酒炒)、黃芩(酒炒)、大黃(酒蒸)。

功效主治

大頭腫,脈沉,裡表見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百效》卷二。

《活人方》卷三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防風3錢,羌活1錢5分,幹葛1錢5分,神曲1錢5分,蘇葉1錢,淡豆豉1錢,陳皮1錢,甘草2分,生薑3片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三陽自利,三日前用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午前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人方》卷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5兩,葛根(銼)4兩,桂(去粗皮)4兩,半夏(湯洗7遍,去滑盡,焙乾)4兩,乾薑(炮)3兩,防風(去叉)1兩,甘草(炙,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弱,及中風緩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至日午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柴胡、黃芩、大黃、枳殼。

功效主治

溫熱便結,屬太陽陽明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菊花(擇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石膏(碎)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蔓荊實半兩,芎半兩,黃芩(去黑心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頭風頭眩,四肢拘急,偏正頭痛,痰涎壅滯,肢節煩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2片,薄荷3葉,同煎至1盞,去滓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天麻4兩,甘菊花4兩,旋覆花4兩,白附子(炮)4兩,欒荊(去葉,俗謂之頑荊)4兩,天南星(水浸7日,切作片子,焙乾)4兩,烏頭(鹽水浸1日,切作片子,焙乾,炒)4兩,甘草(炙)4兩,麻黃(去根節)4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斤,蒼朮(米泔浸1宿,切,炒)半斤,威靈仙6兩,牽牛子(搗取粉)3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百節疼痛,頭目昏眩;及傷寒頭疼壯熱,肢節疼痛,肩背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薄荷7葉,生薑3片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分,防風(去叉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半,芎1兩半,當歸(焙)1兩半,牛膝(去南,酒浸,切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大腹(連皮用)3枚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21枚。

功效主治

白虎風,痛甚如齧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加生薑1棗大(拍碎),煎至1盞,去滓溫服,日2次,夜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2兩半,人參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枚,甘草(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獨活(去蘆頭)3分,菖蒲(切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失音不語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,入荊瀝、竹瀝、地黃汁共半盞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回春》卷五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錢半,蒼朮(米泔浸)1錢半,黃芩(酒炒)1錢半,當歸1錢半,芍藥(炒)1錢半,茯苓(去皮)1錢半,半夏(薑汁炒)1錢半,香附1錢半,木香(另研)7分,陳皮7分,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痛風症,遍身骨節走注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一劑。

注意事項

不可食肉,戒油炒、熱物、魚、面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3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三引《博濟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人參1兩,連翹1兩,防風(去叉)1兩,鉤藤1兩,甘草(炙,銼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心胸壅滯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匙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三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草豆蔻(去皮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細辛(去苗葉)1分,藿香葉(去梗)1分,吳茱萸(湯洗,焙乾,炒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幹蠍(去土,炒)1分,半夏(湯洗,去滑,焙)1分,甘草(炙)4錢,芎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風所中,面青,遍身骨節俱冷,兩手拘急,筋脈牽抽,手足不仁,厥冷,得暖氣則舒展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候身暖並筋脈舒展則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甘菊花1兩,石膏(火煅)1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芍藥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風虛,頭痛昏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防風(去叉)3分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腰痛;腎傷腰腳疼痛;腰腳痺痛,行步艱難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麻黃(去根節,湯煮,掠去沫,焙)1兩,防風(去叉)3分,木香半兩,檳榔(銼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白朮半兩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草豆蔻(和皮)半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牛膝(酒浸1宿,切,焙)半兩,當歸(酒浸1宿,切,焙)半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生用)半兩,人參半兩,白茯苓半兩,甘草半兩,芎半兩,桂(去粗皮)各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偏風癱瘓,腳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水3盞,加生薑7片,煎至1盞,去滓,取7分,溫服。服訖衣覆取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兩,防風(去叉)3分,人參3兩,白茯苓(去黑皮)4兩,芎2兩,遠志(去心)2兩半,薏苡仁(炒)3兩,附子(炮裂,去臍皮)2兩,麻黃(去節,先煎,掠去沫,焙乾)2兩,桂(去粗皮)2兩,磁石(煅,醋淬)5兩,秦艽(去苗土)2兩,五加皮2兩半,丹參2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杏仁(湯退去皮尖雙仁,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四肢拘攣筋急,或緩縱不隨,骨肉疼痛,羸瘦眩悶,或腰背強直,或心忪虛悸,怵惕不安,服諸湯汗出後,又覺虛困,病仍未痊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2盞,加大棗2枚(擘破)、生薑半棗大(切)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、晚食前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引《聖惠》,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分,桂(去粗皮)1兩,芎1兩,牡丹皮1兩,柴胡(去苗)1兩,桔梗(炒)1兩,升麻1兩,荊芥穗1兩,玄參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木香1兩,吳茱萸(湯浸,焙乾,炒)1分,牽牛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更相傳染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一引《聖惠》。,

《保命集》卷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獨活1兩,防風1兩,地榆1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及搐痙不已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分,大豆(炒)1合,桑根白皮(炙,銼)1兩半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芎1兩,大腹(並子煨)3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注,心腹刺痛,上引胸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良久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羚羊角(鎊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萆薢1兩,白朮1兩,芎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半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半,石膏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半兩,旋覆花半兩,杏仁10枚(去皮尖雙仁,研)。

功效主治

頭面諸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半分(切),煎至8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人參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石膏(火煅)1兩,芎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頭痛,目眩,嘔逆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黃芩、蒼朮、白芷。

功效主治

寒傷太陽熱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四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甘草、柴胡、前胡。

功效主治

傷風咳嗽,脈浮緊,惡寒發熱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

《醫級》卷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獨活、荊芥、防風、廣皮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太陽傷寒無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級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兩,桂(去粗皮)2兩,芍藥2兩,熟乾地黃(焙)2兩,葛根(銼)2兩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2兩,甘草(炙,銼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芎1兩。

功效主治

歷節風,身體骨節疼痛,不可屈伸,舉動不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酒半盞,加生薑1棗大(切)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2兩,桑根白皮2兩,麻黃(去根節)2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2兩,當歸(切,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旋覆花(微炒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大腹皮(銼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芎1兩半,威靈仙(去苗土)1兩半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半,菖蒲1兩半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21枚。

功效主治

卒中風,悶亂,語言謇澀,牙關緊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3分,蒺藜子(炒,去角)3分,沙參3分,丹參3分,麻黃(去根節)3分,白朮3分,羚羊角(鎊)3分,細辛(去苗葉)3分,萆薢3分,五加皮3分,五味子3分,生乾地黃(焙)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3分,菖蒲(去毛)3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3分,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木通半兩,檳榔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皮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匕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不拘時候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青橘皮(去白,麩炒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芎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白朮(銼)1兩,桑根白皮1兩,木香半兩,牽牛子(略炒)半兩,訶藜勒皮(微炒)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浮腫,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桂(去粗皮)1兩,葛根1兩,附子1枚(及半兩者,炮裂,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偏風一邊手足軃曳,行履不得,肌肉(??)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以水1盞半,煮取1盞,去滓,分溫2服,空心、臨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。

《千金翼》卷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3兩,防風3兩,烏頭(炮,去皮)3兩,桂心3兩,芍藥3兩,乾地黃3兩,防己1兩,女萎1兩,麻黃(去節)1兩,葛根半斤,生薑6兩,甘草2兩(炙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身體痺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9升,清酒3升合煮,取3升,每服5合,日3次,夜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七。

《雲歧子脈訣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升麻1兩,黃芩1兩,葛根1兩,石膏1兩,麻黃(去節,湯浸,去黃汁,焙)半兩,防風半兩,藁本半兩,蔓荊子半兩,細辛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傷衛,項筋緊急,主脈澀,客脈緩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加生薑7片,水煎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三八引《醫林方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川芎1兩,防風1兩,香附子1兩,熟地黃1兩,白芷1兩,石膏2兩半,細辛2錢,當歸5錢,甘草5錢(炒),蒼朮1兩6錢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頭痛,血虛弱,痰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水2大盞,同煎至1盞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三八引《醫林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防己1兩半,羚羊角(鎊)1兩半,升麻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蔓荊實(去皮)1兩半,犀角(鎊)2兩,茯神(去木)1兩1分,葛根(銼)1兩1分,甘草(炙)1兩1分,防風(去叉)3分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乾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入地黃汁半合、薤白2寸,煎至8分,去滓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溫服;如病急,不拘時候,蓋覆汗出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防風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瘧疾,邪氣淺在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脈因證治》捲上。

《保命集》(人衛本)卷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2兩,防風1兩,川芎1兩,黃芩1兩,細辛3錢半,甘草1兩(炒),黑地黃1兩(炒),白朮3兩(如無,用蒼朮,加1兩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-7錢,水2盞,煎至1盞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(人衛本)卷中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、撫芎防風、山梔仁、龍膽草、當歸各等分,甘草減半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;肝熱;驚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加薄荷葉少許,淡竹葉水1盞,煎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二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○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3兩,防風3兩,秦艽3兩,桂心3兩,粉草3兩,葛根3兩,生薑8分,附子1個(炮),杏仁80枚(去皮尖),麻黃10分(去節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中風,口噤憒悶,不能言,身體強直。

注意事項

有汗不可服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9升,煮麻黃去沫,後下清藥,取2升,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1兩,麻黃(去節)1兩,石膏1兩,細辛(去苗)1兩,前胡1兩,川芎1兩,防風1兩,黃芩半兩,枳殼(炒,去瓤)半兩,甘草(炙)半兩,薄荷葉1分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脅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盞,加生薑3片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一。

《蘭室秘藏》卷中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炙甘草7分,澤瀉3錢,酒洗瓜蔞根5錢,白茯苓5錢,酒黃柏5錢,柴胡7錢,防風1兩,細黃芩(酒洗)1兩,酒黃連1兩,羌活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壅盛上攻,頭目昏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中盞,煎至1盞,取清,食後、臨臥通口熱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蘭室秘藏》卷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黃耆(銼)1兩半,五加皮(銼)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,酸棗仁(炒)1合,丹參(銼)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兩1分,芍藥1兩1分,麻黃(去根節,煎,掠去沫,焙)1兩1分,檳榔4顆(銼),當歸(切,焙)2兩,玄參2兩,木通(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焦風虛,腰腳(??)痺不仁,骨髓痠疼,不能久立,漸覺消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慎外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1盞,去滓,空腹食前溫服。良久以熱生薑稀米粥投,衣覆微出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羚羊角(鎊)半兩,麻黃(去根節,先煎,掠去沫,焙用)1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獨活(去蘆頭)半兩,旋覆花(炒)1兩,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龍齒(搗)半兩,杏仁(湯退去皮尖雙仁,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舌強不得語,手足舉動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錢匕,以水3盞,煎取1盞半,去滓,溫分3服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(去蘆頭)1兩,芎1兩,人參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藁本(去苗土)1兩,惡實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牽牛子(炒)1兩,枳殼(麩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榮衛不順,筋脈痺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《保命歌括》卷四: 羌活湯

配方組成

羌活7分,防風5分,升麻5分,柴胡5分,藁本1錢,蒼朮1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相搏,一身盡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歌括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