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皮散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五十三引《神巧萬全方》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半兩(去穰),人參半兩,生薑1分。

功效主治

胃虛嘔噦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1大盞,煎至5分,去滓,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五十三引《神巧萬全方》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三引《聖惠》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貝母、蘇葉、陳皮、桔梗、杏仁(去皮尖,炒)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飲冷致咳嗽,面色(白光)白,痰多清稀,鼻流清涕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紅棗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三引《聖惠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2斤(3-5年者,細搗,炒令熱)。

功效主治

血痔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乘熱用絹袋2枚,盛橘皮縛定,更互坐上,冷即易,取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2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紫蘇子1兩(微炒),人參1兩(去蘆頭),赤茯苓1兩,柴胡1兩(去苗),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上氣嘔吐,不能下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枚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3分,常山3分,乾漆(炒煙出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牡蠣(燒赤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未發前溫酒調下,3服必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訶梨勒(炮,去核)1兩,紫蘇子(炒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如膏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產後上氣,胸膈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煎桑根白皮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四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青皮5分,甘草節5分,石膏5分,瓜蔞子、當歸頭5分,皂角刺(去皮)1錢5分(略炒,去汁),沒藥5分,蒲公英5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拂意憂鬱,乳內有核。

使用方法

加青橘葉1握,酒煮,食後或臨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六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,炒,為末)1兩,冬瓜汁1合,生薑汁1合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合調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匙,如赤多,增瓜汁;白多,增生薑汁,和白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六。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四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(去白,焙)2兩,白朮(炒)2兩,訶黎勒(炮)1兩,乾薑(炮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官桂(去粗皮)1兩,木香(炮)1兩,甘草(炙)1兩,人參1兩,檳榔(炮)1枚,草豆蔻(煨)5枚,半夏(湯洗7次,薑汁制)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寒,洞瀉不止,腸內雷鳴,氣脹膨滿,冷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煎生薑、大棗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奇效良方》卷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牡蠣(熬)3分,桂(去粗皮)半兩,常山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瘧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溫酒調下,未發前並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四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五: 橘皮散

配方組成

陳皮(去白,切,薑汁浸過1宿)8兩。

功效主治

足太陰瘧,不樂,善太息,不嗜食,先寒後熱,或寒多。

炮製方法

砂罐內重湯煮幹,焙,研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加大棗(去核)10枚,水煎,連棗服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