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蓯蓉1斤,生地黃30斤(取汁),慎火草2升(切),楮子2升,乾漆2升,甘草1斤,遠志1斤,五味子1斤。
上藥以地黃汁浸一宿,出曬乾,復漬,令汁盡,為散。
每服方寸匕,空腹酒下,日3次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。
肉蓯蓉8錢,白朮8錢,巴戟8錢,麥門冬8錢,茯苓8錢,甘草8錢,牛膝8錢,五味子8錢,杜仲8錢,車前子5錢,乾薑5錢,生地半斤。
腎氣虛寒陰痿,腰脊痛,身重脛弱,言音混濁,陽氣頓絕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食前酒調下,日3次。
《醫學入門》卷八。
木香5錢,肉豆蔻(煨)1兩,肉蓯蓉(酒洗,炙)1兩。
腫滿。
上為末。
忌生冷、油、面。
每服1大錢,米飲調下。
《得效》卷九。
肉蓯蓉(湯浸,去皴皮,焙)1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檳榔(煨,銼)半兩,萆薢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犀角(鎊)半兩,羚羊角(鎊)半兩,陟厘(炒)半兩,黃芩(去黑心)3分,茺蔚子3分,枸杞子3分,人參3分,玄參3分,木香3分,菟絲子(酒浸1宿)3分,槐子3分,決明子(微炒)3分,丹參3分。
腎臟虛風上攻,頭旋腦痛眼生翳,或有黃黑花,起如飛蠅,及腰胯痠疼,腳膝冷痺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溫酒調下,臨臥又用梔子湯調下2錢匕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。
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,滑石1分,黃連(去須)3分,井泉石1兩,土馬鬃1兩(俗呼牆上青衣),豉(炒)半兩。
目赤飛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以豬肝半兩,爛研相和,冷水調下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五。
蓯蓉7分,續斷7分,天雄7分,陽起石7分,白龍骨7分,五味子2兩,蛇床子2兩,乾地黃2兩,牡蠣2兩,桑寄生2兩,天門冬2兩,白石英2兩,車前子5合,地膚子5合,韭子5合,菟絲子5合,地骨皮8分。
五勞六極七傷虛損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下,日3次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九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七。
肉蓯蓉1分,續斷1分,遠志3分,菖蒲3分,茯苓3分。
好忘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酒下,日3次。至老不忘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十四,名見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