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附丸

《醫學啟源》卷中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3兩(炮,去皮臍),附子3兩,乾薑2兩(炮),赤石脂2兩,桂2兩,蜀椒(去目,微炒)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冷氣,入乘心絡,或臟腑暴感風寒,上乘於心,令人卒然心痛,或引背膂,甚則經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水送下。覺至痛處即止。若不止,加至50丸,以知為度。若早服無所覺,至午後再服20丸。若久心痛,每服30丸至50丸,盡1劑,終身不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啟源》卷中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三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破故紙2兩(炒),附子(炮)1兩,肉桂1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種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三。

《三因》卷十四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桂心1兩,附子(炮裂,米醋中浸,再炮淬3-5次,去皮尖)1兩,厚朴(姜制)1兩,甘草(炙)1兩,白朮1兩,木香1分,乳香2錢(別研)。

功效主治

氣漏、冷漏諸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腹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二引《衛生家寶方》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5錢,厚朴5錢,陳皮5錢,甘草5錢,蒼朮5錢,桂心5錢,三稜5錢,阿魏(別研)5錢,肉豆蔻1個(煨)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龍眼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生薑1塊,切開作孔,安藥在內,合定溼紙裹煨,候熟,鹽湯嚼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二引《衛生家寶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桂(去粗皮)1兩,乾薑(炮)半兩,茴香子(炒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硫黃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下元久冷,心腹疼痛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白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桂(去粗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黃柏(去粗皮)1兩,陳曲(炒黃)1兩,乾薑(炮)1兩,麥芽(炒)1兩,吳茱萸(湯洗,焙,炒幹)1兩半,蜀椒(去目及閉口者,炒出汗)1兩半,烏梅肉(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數年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桂(去粗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乾薑(炮)1兩,赤石脂1兩。

功效主治

濡瀉、水痢久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肉桂1兩,香附4兩(泔、酒、醋、便四制),延胡2兩(醋炒),熟艾1兩(醋煮和餅,焙,搗),當歸(薑汁拌炒)3兩,熟地4兩(砂仁酒煮),紅花1兩。

功效主治

外邪風冷所致婦人經水不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一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六: 桂附丸

配方組成

桂心1兩,附子(炮製,米醋中浸,再泡3-5次,去皮臍)1兩,人參1兩,黃耆1兩,陳皮1兩,粉草(炙)1兩,白朮1兩,木香1錢,乳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冷漏諸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