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(去蘆頭)2兩半,大麻仁(別研)3兩,檳榔5枚(銼),防風(去叉)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半,木香1兩。
妊娠熱在臟腑,大便秘澀。
上為末,與麻仁同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溫水送下,日3次。以微利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七。
羌活(去蘆頭)1分,玄參1分,木通(銼)1分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1分,防風(去叉)1分。
耳聾。
上為末,熔蠟和,拈如棗核。
塞耳中,日1易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
羌活1兩,天麻1兩,附子1兩半(炮裂,去皮臍),麻黃1兩(去根節),蛜(蟲祁)3分(微炒),桂心1兩,烏蛇2兩(酒浸,炙令黃,去皮骨)。
風痺,榮衛不行,四肢疼痛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羌活、牛膝(酒浴過,焙乾)、川楝子、白附子、舶上茴香、黃耆(去皮,銼)、青鹽、巴戟(去心)、黑附子(炮裂,去皮臍)、沙苑、白蒺藜各等分。
老人風走注疼痛,並風氣上攻下疰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空心臨臥鹽湯送下。
《養老奉親》。
羌活1兩,茯神1兩,五加皮1兩,鹿茸1兩半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防風3分(去蘆頭),牛膝1兩半(去苗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遠志3分(去苗),薯蕷1兩,桂心1兩,五味子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酸棗仁1兩(微炒),枸杞子3分,山茱萸1兩,黃耆1兩(銼),熟乾地黃1兩,羚羊角屑1兩。
虛勞痿痺,腰腳不遂,頭昏目暗,心煩健忘,身體沉重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以暖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羌活(去蘆頭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芎1兩,木香1兩,檳榔(銼)1兩,郁李仁(湯浸,去皮,研如膏)5兩,大黃(銼,炒)2兩。
結瘕氣塊,飲食不消,肺積氣發,心胸痰逆氣喘,卒中風毒腳氣,大腸秘澀,奔豚氣痛。
上藥除郁李仁外,為末,與郁李仁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腹煎生薑湯或生薑、大棗湯送下;氣痛,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羌活(去蘆頭)1兩,檳榔(銼)1兩,木香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大黃(煨熟)2兩,牽牛子半斤(搗取粉4兩)。
風氣大腸秘澀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5-20丸,漸加至30丸,生薑、紫蘇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羌活1兩,芎1兩,藁本1兩,茵芋3分,麻黃1兩(去根節),白附子3分(炮裂),牛膝3分(去苗),麝香1分(細研),白龍骨3分,木香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桂心3分,天麻1兩,羚羊角屑1兩,幹蠍半兩(微炒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蒼耳子1兩。
破傷風,筋脈拘急疼痛。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煮棗肉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甚者每日4-5次,以汗出為效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一。
羌活(去蘆頭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茴香子(炒)1兩,木香1兩,天麻1兩,硫黃(生,研)1兩,幹艾葉4兩,硇砂1兩(水飛過)。
虛勞腰腳疼痛,腫滿沉重,行步艱難;元陽虛弱,風氣攻注,腳膝疼痛。
前五味為末,用木瓜1枚,切下頂,去子,入硫黃、艾葉、硇砂在內,再以原頂密蓋,就飯甑蒸熟研爛,與羌活等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九。
羌活1兩半,茯神1兩,五加皮1兩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令黃),防風3兩(去蘆頭),牛膝1兩(去苗),桂心1兩,五味子1兩,熟乾地黃1兩,生乾地黃1兩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焙乾,別搗為末),柏子仁1兩,酸棗仁1兩,山茱萸1兩,巴戟1兩。
肝臟風勞,筋脈拘急,頭目不利,腰膝冷疼,四肢羸瘦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40丸,空心溫酒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羌活(去蘆頭,米泔浸1宿,切,焙)2兩半,白蒺藜子(炒,去角)2兩,芎2兩,幹雞蘇2兩,白殭蠶(去頭嘴,炒)1兩。
腦風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荊芥茶嚼下,不拘時候;入龍腦、麝香尤佳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羌活1兩,川芎1兩,天麻1兩,旋覆花1兩,青橘皮1兩,天南星(炮)1兩,藁本1兩,牽牛子6兩(杵取2兩末,餘者不用,微焙乾)。
男子、婦人、小兒遠年近日毒氣上攻眼目,昏暗赤澀,瘀肉生瘡,翳膜遮障不明;久患偏邪頭疼,眼目漸小細;及有夾腦風痛,多視黑花。
上為末,後入牽牛末,和勻,取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日20丸,食後溫酒、鹽湯、米飲下,日3次。
《博濟》卷三。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鹿茸(去毛,酒炙)半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半兩,熟乾地黃(切,焙)半兩,菟絲子(酒浸,別搗)半兩,酸棗仁(炒)半兩,山茱萸半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茯神(去水)半兩,五加皮(銼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五味子半兩,蛇床子(炒)半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黃芩(去黑心),白鮮皮1分,羚羊角(鎊)1分。
風冷下注,腰腳不隨,五勞七傷六極,並諸風痺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空心溫酒送下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。
羌活1兩,白殭蠶(炒)半兩(二味搗末),硫黃水銀1分(二味結沙子,研)。
小兒慢驚虛困,痰涎不利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
4-5歲每服2丸;3歲以下1丸,煎金銀、荊芥、薄荷湯化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○。
羌活(去蘆頭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桔梗半兩,白附子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白蒺藜半兩,蔓荊實1分半,不蚛皂莢半斤(用新汲水浸1宿,揉取汁,以絹濾入鐺中,投少許面,慢火煎成膏)。
風痰頭痛目暈,倦怠無力。
前六味為末,將皂莢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羌活2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,地龍(去土,炒)1兩,天麻3分,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。
風毒走注疼痛,及體內多風疾者。
上為末,生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薄荷湯或溫酒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八引《博濟》。
羌活(去蘆頭)3分,木香半兩,蒺藜子(炒,去角)半兩,黃耆半兩,青葙子半兩,甘菊花半兩,麥門冬(去心)半兩,枳競(去瓤,麩炒)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大黃(銼,炒)半兩。
肝實風壅,眼目昏澀,上焦不利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煎竹葉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一。
羌活(去蘆頭)1兩,天麻1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牛黃(研)半兩,犀角(鎊)3分,羚羊角(鎊)3分,丹砂(研)3分,雄黃(研)1分,天南星(水煮半日,切作片子,焙)3分。
腳氣腫滿,行步艱難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皂子大。
每服2丸,不拘時候,薄荷湯嚼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二。
羌活(節密者)1錢,當歸1錢5分,川芎1錢2分,川萆薢2錢,防己1錢5分,薏苡仁1錢5分(炒),虎脛骨(用前爪帶節者,酥油炙焦)1錢。
痘收靨之後,血虛成風,四肢癱瘓不能動者。
上為末。
煉蜜為丸。白湯送下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十二。
羌活半兩,荊芥穗半兩,白朮2錢,甘草半兩,白附子2錢,桔梗(去蘆頭,洗)半兩,白茯苓2錢,川芎2錢,防風2錢(去蘆頭),硃砂2錢(1半入藥,1半為衣)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皂角子大。
每服1-2丸,用薄荷湯化下;如痰盛,加臘茶湯送下。
《洪氏集驗方》卷五。
羌活(去蘆頭)1兩,天南星(炮)1兩,天麻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旋覆花1兩,芎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半夏(湯洗10度)1兩,桑螵蛸(炒)1兩,牽牛子6兩(微炒,搗取末2兩),藁本(去苗土)1兩。
久患風毒,氣攻眼目,昏暗赤澀,瘀肉生瘡,翳膜遮睛不明;久患偏正頭疼,眼目漸覺細小,及夾腦風痛,多視黑花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食後溫水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一。
羌活(去蘆頭)2兩,獨活(去蘆頭)2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虎骨(塗醋炙黃)3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3兩,當歸(去蘆頭,切,焙)2兩,桂(去粗皮)1兩,沒藥(研)1兩,木香1分。
元髒諸虛,筋骨疼痛。
上為末,入沒藥再拌研勻,用宣州木瓜2枚,切開頭,剜去瓤、子,各滿填熟細艾在內,以竹札原蓋子蓋了,入甑內爛蒸,取出入臼杵如膏,入諸藥和,更杵為劑,如藥末多,再入酒面糊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羌活(去蘆頭)3分,五加皮(銼)3分,杜仲(去粗皮,切,炒)3分,乾薑(炮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巴戟天(去心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。
風溼腰痛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