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香散

《博濟》卷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2兩,豬牙皂角2兩,穿山甲2兩,蛇蛻1條(頭尾全者),箸葉4兩(去兩頭粗硬尖者),黃牛角尖1對(可長2寸以上)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痔瘡。牡痔生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都入在砂罐子內,蓋口,用鹽泥固濟,曬乾,用10斤炭火煅,候碧焰子出,去火,放冷,取出細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胡桃肉1個(細研),以酒半盞,入藥同調,空心服。5服後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1分,鶴蝨(炒)3分,檳榔(銼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蛔心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大麻子汁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半兩,白芷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沒藥半兩,安息香(研)半兩,地龍(去土,炒)半兩,補骨脂(炒)半兩,當歸(炙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損,血入四肢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熱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2錢,沒藥1錢(2味同研)。

功效主治

五痔,年深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烏雞子1個,開啟去黃,以清拌藥,再入雞子殼中,以紙封,飯甑中蒸熟,空心服盡。如年深者,服10數個全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、麝香(研)、黃蜀葵花(搗)、白小豆(搗)、黃柏(搗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幹敷瘡口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紫藤香末1錢,安息香灰半錢,人指甲灰半錢,硇砂1字。

功效主治

冷瘡及膝脛生瘡年深,筋骨攣躄,膿血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油單裹包,令人懷中貼肉懷10日,取再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患者先以溫水洗瘡,以紙拈子尖上點藥少許,深納瘡中,外面以帛子裹縛令定。1夜當取出惡物,如魚腸之類,自然生肉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錢,膩粉半錢,麝香1字,龍骨3錢,大黃(銼)3錢,黃柏(去粗皮)3錢。

功效主治

遠年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苦竹瀝洗瘡;次摻藥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水銀粉1分,黃柏1兩半,白及1分,白蘞1兩,鉛丹1兩,大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癰腫初發及火灼,乳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調貼之,有膿時幹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,補骨脂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牙疼蛀蚛,風虛上攻,連腦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取少許,揩疼處,有蛀眼,則用軟飯和藥作梃子,寒蛀孔中。其痛立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錢(研),蜀椒(輕炒取紅,為細未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字或1字,揩貼痛處。良久,溫荊芥湯漱口,立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2錢,銅綠(研)1兩,馬牙消(研)1兩,龍腦(研)半錢,輕粉(研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眼疾,昏澀熱淚,赤脈胬肉,遮蔽光明,及風痛癢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匕,新汲井水調洗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九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五引《保生論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甘遂1錢匕,乳香(各為末)1錢匕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驚風涎溢,悶絕暴死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或1字,童子小便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九七五引《保生論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)3錢,胡麻(水淘,去浮者)1斤(文火炒香),天麻(慢火炙令黃色)3兩。

功效主治

惡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飯後先抄著口內,煎荊芥茶旋呻旋咽。服5-7日後,覺遍身無力昏悶時,勿怪,乃藥力也,即於腰眼兩邊,相去量病人1寸半許,各灸2-7壯,如麥粒大。常服即煉蜜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3-5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如皂子大、高良薑如指頭大。

功效主治

偏頭痛不可忍。

使用方法

上2味於火上燒,迎煙燻鼻,隨痛左右用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炒軟,候冷研)半兩,烏蛇(酒浸,去皮骨,炙)半兩,幹蠍(酒炒)半兩,天麻半兩,赤茯苓(去黑皮)半兩,蛇黃(煅,醋淬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白芥子(炒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白及半兩,半夏(湯洗7遍,與生薑半兩同搗,焙乾)半兩,白蘞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生薑溫酒調下,日2夜1。小兒只1字,用薄荷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方出《外科精要》引《靈苑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三)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九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研細)、膽子礬(燒,研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甲疽。胬肉裹甲,膿血,疼痛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時時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外科精要》引《靈苑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八十三)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九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好大甘草4指握(文武火炮,坑出火毒),米斗子皮3個(生),乳香1皂大。

功效主治

白痢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不犯鐵器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水1碗,垍罐中煎至半碗,溫服,不以時,分2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研),馬頭腦骨灰1兩(研),酸棗仁2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膽風不得眠睡,精神恍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十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少許,訶子皮1分,當歸半兩,木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瀉痢和一切寒氣,髒毒瀉血,腹內(疒丂)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微火炒,候當歸幹為度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陳米第1度泔1盞,煎至6分,空心、午前服。此藥最妙,患及百餘日者,服之皆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分,木香1分,當歸3分(銼,微炒),芎3分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,桂心半兩,沒藥1分,硇砂1分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久冷血氣,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熱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八,名見《雞峰》卷二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松脂一升,乳香1分。

功效主治

肉刺,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針拔,後以藥敷之,密封即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六十八,名見《雞峰》卷二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3兩,天麻末3兩,牛黃1兩,麝香1兩(細研),雄黃1兩(細研),胡麻2斤(淨水淘49遍,去浮者,取沉者用蒸,從卯時蒸至酉時止,用黑豆壓之,次又用1重溼土蓋之,恐釜內湯少,仍須時添熱湯至酉時後取出,炒令香燥即住,候冷,搗羅為細散,與諸藥末同拌令勻)。

功效主治

大風疾,肌肉慾壞,眼色變改,眉發落,語聲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2錢,空心時及晚食前用臘麵條清調下。初服3日心逆,4日多睡,5日腰腳痛,可如醉人,是其候也,相次漸愈,只須長服此藥,四癩必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降真香1兩,石膽1分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,時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真黃牛乳1小盞,熱暖,空心調下,如人行3-5裡再服。如此3服,以吐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理傷續斷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肉桂3兩,乾薑3兩,牛膝4兩,羌活4兩,白芷2兩,川芎4兩,細辛4兩,薑黃4兩,骨碎補6兩,當歸6兩,芍藥4兩,草烏4兩,川烏4兩,蒼朮6兩,桔梗10兩,赤小豆1升,乳香半斤(別研),沒藥5兩(別研),何首烏14兩,木鱉6兩(去殼,麩炒。一方去木鱉,加海桐皮)。

功效主治

跌撲傷損,皮肉破綻,筋骨寸斷,敗血壅滯,結腫爛壞,疼痛至甚;或勞役所損,背肩四肢疼痛,損後中風,手足痿痺,不能舉動,筋骨乖縱,攣縮不舒。

炮製方法

上焙,為本,續入乳、沒末和湯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溫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理傷續斷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六引《孫尚藥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松節1兩(細銼如米),乳香1錢。

功效主治

腳轉筋,疼痛攣急者。凡是筋病,皆治之。

炮製方法

上於銀石器內,慢火炒令焦,只留1-2分性,出火毒,研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錢,熱木瓜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五六引《孫尚藥方》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5分,荊芥5分,川芎5分,白芷5分,細辛5分,藁本5分,羌活5分,白菊花5分,石菖蒲5分,天麻5分,蔓荊子5分,瓜蒂5分,赤小豆5分,漢防己5分,菟絲子5分,谷精草5分,自然銅(制)5分,鬱金5分,當歸5分,石膏(煅)5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,雄黃5分,蛇蛻(炒焦)5分,蟬蛻(炒焦)5分,穿山甲(燒)5分,雞子蛻(燒)5分,腦荷5分,麝香半分,片腦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內外障眼,攀睛瘀肉,倒睫拳毛,翳膜遮睛,一切目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吹鼻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七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(以生薑自然汁1盞,煮乳香令軟,於乳缽內研細,濾去滓,入面少許,銀器內慢火熬成膏),鐵粉(研,水飛)1兩,半夏(洗7次,焙)2兩,丹砂(研,水飛)1兩,鉛白霜(研)1兩,皂角根白皮(銼)2分,天南星半兩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風痰攻擊,頭痛惡心,胸膈煩滿,咽乾多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拌和再研勻,以乳香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加至20丸,食後生姜、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四十七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茅先生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2錢(用荷葉於炭火上炙令半熔,放地碗蓋,別爛研),肉豆蔻1分,白姜1分,甘草(炙)1分,草果子1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瀉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面裹,於熱灰內煨赤,去面為末,入乳香末拌和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或1錢,陳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八引《茅先生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2錢,甘草1錢,皂角針2錢(為末)。

功效主治

七十二證惡瘡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無灰酒1錢,煎至3-5沸,和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紫藤香半兩,乳香半錢(針挑,麻油燈上燒存性),古半兩錢半錢(炭燒通紅,醋淬爛),輕粉少許(癢即多入)、麝香(當門子)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嵌甲疼不可忍,有妨步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細絹羅過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先以甘草湯洗患處,用舊絹挹幹,然後敷藥,即以燈草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麝香、輕粉、白礬、黃丹、大梔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下疳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將梔子切開去仁,安前5味藥在內,系定,燒成灰,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貼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
方出《袖珍》卷四引湯氏方,名見《壽世保元》卷八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沒藥少許,乳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盤腸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木香1塊,於乳缽內磨水半盞,調乳香、沒藥末煎數沸服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袖珍》卷四引湯氏方,名見《壽世保元》卷八。

《袖珍》卷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黃米粉4兩,赤皮蔥1兩,蝸牛14個(3味1處,砂鍋內炒黑),乳香2錢,沒藥2錢,輕粉1錢,粉霜1錢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,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津調,紅絹留孔貼周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三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花蕊石4兩(燒令赤),試劍草2分,乳香2分,新瓦末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諸般惡瘡及打撲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再入乳缽內研細,垍器盛之,密封。

使用方法

打損、刀傷、斧斫出血,摻藥患處,用帛子系之,勿令著水,3日內肌肉便生。如有腫膿、水瘡並陰毒、走馬疳瘡之類,用齏汁淨洗,用麻油潤過後,用藥摻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二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-2錢或半錢(一方加沒藥、赤芍藥、當歸)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既收,餘毒歸心,心痛不可忍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用水1盞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二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二引《神效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1兩2錢(水飛過,瀝乾),白礬1兩(銀器內盛汁),乳香1錢,沒藥1錢,鷹條1錢半,血竭2分,麝香少許,輕粉3分,粉霜2分。

功效主治

攀睛瘀肉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白礬於銀器內化成汁,次入黃丹末,以銀牌攪勻,更入乳香、沒藥,慢火不住攪,令枯乾為粉,候冷研極細,熟絹羅過後,入鷹條、血竭、麝香、輕粉、粉霜,研極勻如粉,再以熟絹羅過。

使用方法

以末點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二引《神效方》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三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天仙藤1兩(焙乾為末),乳香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赤流丹疼痛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三。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輕粉、雄黃、銅綠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楊梅瘡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將人乳1鍾,熬至半鍾,入藥再熬令幹,擂爛搽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瘍科選粹》卷六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粟殼(去頂隔蒂,醋炒)1兩,川芎1兩,乳香1錢,沒藥1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痢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注意事項

忌生冷、腥葷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小兒半錢,紅痢,蜜湯調下;白痢,砂糖湯調下;紅白相兼及水瀉,俱薑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二。

《病機沙篆》卷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虎脛骨2兩,敗龜版2兩,血竭3兩,赤芍3兩,乳香3兩,沒藥3兩,當歸3兩,防風3兩,白附3兩,蒼耳3兩,自然銅3兩,骨碎補3兩,肉桂3兩,乾薑3兩,牛膝2兩,天麻2兩,檳榔2兩,五加皮2兩,羌活2兩。

功效主治

閃撲損傷腰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次1錢,酒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病機沙篆》卷下。

《串雅內編》卷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酒浸虎骨、敗龜版、耆香、牛膝、萆薢、續斷、乳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折傷損腰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串雅內編》卷二。

《傷科方書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(炙)、沒藥(炙)、碎補(去毛)、當歸(酒浸)、硼砂(煅)、血竭、土鱉(去頭足,醋炙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酒醉,瓦焙,為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科方書》。

《漢藥神效方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訶子、乳香、莎草、紫檀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喉痺,喉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加梅乾肉3分之一,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包布中含之,待津液滿口中則吐出之;內飲亦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漢藥神效方》。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鬱金2錢半,盆消1錢,黃連1錢,雄黃半錢,乳香半錢,沒藥半錢,片腦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眼赤腫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鼻內搐少許,點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二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3錢,黃連3錢,黃柏3錢,黃芩3錢,乳香(另研)1錢,沒藥(另研)1錢,腦子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杖瘡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冷水調勻,攤於緋絹上,貼杖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砒霜1錢,硇砂1錢半,紅娘子24個(去翅足),黃丹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瘰癧瘡,新久遠近不已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糯米粥和作餅子,如3銅錢厚,敷於瘡上,不破者灸7炷,已破者和白麵糊敷。不過1月,其瘰癧核自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。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白梅1兩(燒灰),棗子1兩(燒灰),罌粟殼1兩(燒灰),訶子半兩(燒灰)。

功效主治

痢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錢,水1小盞,乳香黑豆大1塊,同煎至7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二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沒藥1錢,白礬(飛)半錢,銅綠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赤口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外摻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保命集》卷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寒水石(燒)1兩,滑石1兩,乳香5分,沒藥5分,腦子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瘡口大而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摻瘡口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集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川芎、沒藥、石膏、雄黃、銅綠、盆消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赤眼,頭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搐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五。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輕粉、黃丹、龍骨、烏魚骨、黃連、黃芩、銅綠各等分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下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溫漿水洗過,貼疳瘡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儒門事親》卷十五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十五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枯礬半兩,白膠香半兩,赤石脂半兩,黃丹2錢,乳香2錢,沒藥2錢,輕粉2錢。

功效主治

諸疳浸蝕,日久不愈,下注臁瘡,內外踝生瘡,頑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加麝小些。

使用方法

如瘡溼,幹上;幹則香油調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十五。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一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草果1個(去皮),乳香1小塊(用麵餅裹,火炮焦黃留性,取出和麵用之)。

功效主治

赤白帶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重者3錢,陳米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婦人良方》卷一。

《活法機要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自然銅半兩(火燒醋蘸10遍),乳香3錢,沒藥3錢,茴香4錢,當歸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杖瘡。打撲傷損,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法機要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五引《外科精要》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白乾姜半兩,苦丁香半兩,草烏頭半兩,釣藤鉤1兩,狼毒1兩,乳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年深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幹摻之,或唾調作錠子,紝入瘡內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五引《外科精要》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2錢,甘草4錢,草果子2個(炮),罌粟殼30個(去瓤蓋筋膜令淨,蜜炙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赤白痢或雜色等痢,及水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和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入飯40-50粒,煎至6分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六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引張太醫方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青黛、樸消、硼砂、粉草、雄黃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咽喉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字,乾嚥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引張太醫方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朝歌狄殿試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)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盆消半兩,青黛半兩,腦子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偏正頭疼損眼,目赤痛睛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研勻。

使用方法

疼邊鼻內搐1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朝歌狄殿試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七十)。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朝城李道祥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二)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半兩,石膏半兩,半夏半兩,膩粉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惡瘡,毒氣痛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貼瘡口上。次用太一膏覆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施圓端效方》引朝城李道祥方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九二)。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、沒藥、青皮、陳皮、草烏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睛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茶清或雞子清調,貼眼眶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。
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二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乾薑3兩,肉桂3兩,牛膝4兩,羌活4兩,川芎4兩,杜細辛4兩,薑黃4兩,芍藥4兩,草烏4兩,川烏4兩,骨碎補6兩,當歸6兩,蒼朮6兩,木鱉肉6兩,沒藥5兩,何首烏14兩,桔梗10兩,乳香半兩,赤小豆1升,白芷3兩,海桐2兩(不用亦可)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損折傷,或作痛疽,或因損中風緩,或役所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二。

方出《百一》卷六,名見《得效》卷六: 乳香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1分,白朮1分,當歸1分,地榆1分,阿膠1分,蚌粉(炒黃)1錢,甘草1錢,乳香少許,肉豆蔻2個(面裹煨)。

功效主治

痢疾甚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百一》卷六,名見《得效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