蠐螬半兩(微炒),虻蟲半兩(去翅足,微炒),水蛭半兩(炒令黃),桑螵蛸半兩(微炒),狗膽2枚(幹者),代赭半兩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產後月水不通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蠐螬半兩(幹者),槐蚛糞半兩,蠶沙1兩(微炒),晚蠶蛾1分(微炒),乾地龍半兩(微炒),蛜(蟲祁)半兩(微炒),白花蛇2兩(酒浸,去皮骨,炙令微黃),烏頭半兩(去皮臍,生用),天麻1兩。
急風。眼前暗黑,心躁吐涎,四肢不舉。
上為末,用烏驢腦髓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其藥於臘月預修合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蠐螬5枚(幹者),螻蛄3枚(幹者),赤小豆1分,赤鯉魚鮓1兩,硼砂1錢,紅花木1錢。
金瘡。箭鏃在骨中,遠年不出。
上為細末,以鮓研為丸,如綠豆大。
如瘡口在,只於瘡口內紝1丸;如無瘡口,以針撥破納藥。不過3-5丸,箭頭自動,輕搖即出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八。
蠐螬3分(微炒),生乾地黃1兩,牡丹3分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赤芍藥3分,牛膝3分(去苗),土瓜根3分,桂心半兩,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黃芩半兩,琥珀半兩,虻蟲1分(炒微黃,去翅足),水蛭1分(炒微黃),甜葶藶3分(隔紙炒令紫色),赤茯苓1兩,海藻3分(洗去鹹味),桑根白皮3分(銼)。
婦人月水久不通,或成腫滿,氣逆咳嗽,羸瘦食少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