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香半兩,砂仁2兩,檀香1兩,甘松1兩,白豆蔻2兩,薑黃(片子者)半兩,甘草1兩(銼)。
酒食後,胸膈痞悶。
上為細末,用甘草汁為丸,每1兩作10丸。
細嚼,熟水送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五三。
神曲(炒)1兩,麥糵(炒)1兩,陳橘皮(去白)1兩,縮砂仁1兩,丁香皮1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脾胃氣弱,飲食不清,胸膈痞悶,嘔逆噁心,腹脅脹滿,臍腹(疒丂)痛,便利不調,面黃肌瘦。
上為細末,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溫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六。
烏梅肉1兩,青皮(去瓤,虛人減半)1兩,訶子(煨,去核)1兩,陳皮(去瓤)1兩,南木香(溼紙煨香)1兩,神曲(炒)2兩,麥糵(炒)2兩,乾薑(炮,洗)2兩。
上為細末,白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-50丸,空心生薑湯送下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小麥糵(炒)1兩半,陳曲(炒)1兩半,烏梅肉(炒)1兩,生薑(切,焙)半兩,陳橘皮(焙,去白)半兩,枳實(去瓤,麩炒)半兩。
脾胃虛冷,氣久不順,中脘痞悶,全不思食,痰逆嘔噦,水谷遲化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五。
人參、縮砂、香附子(炒去毛)、三稜(煨)、莪術(煨)、青皮、陳皮、神曲(炒)、麥芽(炒)、枳殼(炒、去瓤)各等分。
小兒宿食留飲,積聚中脘,噫酸氣悶。
上為末,粳米糊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空腹米飲吞下;鹽湯亦可。
《得效》卷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