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朮(米泔浸,銼,炒)1斤,厚朴1斤(去粗皮,姜制,炒),陳皮半斤(去白,銼,炒),青皮半斤(去白,銼,炒),軍姜半斤(銼,炒),良姜半斤(銼,炒),砂仁6兩(去膜,炒),草果6兩(銼,炒),益智5兩(炒),香附1斤(洗,炒),粉草半斤(炒),杜烏藥1斤(炒),丁皮5兩(不見火),大腹皮4兩(淨洗,銼,薑汁炒),紫蘇1斤(炒),桂皮(不見火)。
婦人妊娠,感風惡寒,頭疼,腹疼,腰腳疼,四肢浮腫。
切忌生冷毒物。
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同煎7分,去滓,空心溫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二七引《仙傳濟陰方》。
嫩桕根、水壙根、狸咬柴、烏苞根、青玉刈、生藍葉、溪楓根、穿山蜈蚣、薄荷。
瘴氣時毒,疔瘡,蛇犬咬。
水煎,調雄黃末服。或合七神散更妙。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二。
白殭蠶1分(炒),附子1分(炮裂,去皮臍),半夏1分(湯浸7遍去滑,炒)1分,細辛1分(去苗葉),藿香葉1分,芎1分,羌活(去蘆頭)1分,牽牛(搗取粉)半兩,乾薑(炮)2錢。
風痰水飲積聚,心胸痞膈,飲食不化,頭目不利,神思昏濁,甚則嘔逆不思飲食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空心、臨臥濃煎生薑、薄荷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七。
防風、人參、蟬蛻各等分。
痘瘡出不紅潤。
上切細。
每服4錢,水1盞,入薄荷3葉,煎6分,溫服。
《醫學正傳》卷八引阮氏方。
沉香、丁香、人參、五味子,當歸(焙)1兩,赤芍藥半兩,白朮半兩,桂心1分。
嬰兒髒寒稟弱,或多囟解,面色青白,遇夜多啼,甚者煩悶,狀若神祟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淡漿水1盞,煎5分,時滴口中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七引張渙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