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石丸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0兩(大火燒令赤,投於醋中淬之7度,細研,水飛過,以好酒1升煎如餳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木香2兩,補骨脂2兩(微炒),檳榔2兩,肉豆蔻2兩(去殼),蛇床子2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與磁石煎相合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黃耆、青鹽、人參、紫巴戟、蓯蓉、附子、木香、沉香、防風、牛乳、牛膝、覆盆子、桂心、乾薑、遠志、熟地黃、茯苓、磁石、蒼朮、陳皮、白朮、川芎、檳榔、大腹皮、白芷、青皮、烏藥、獨活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虛,蟹眼睛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七。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二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燒赤,醋淬3遍)1兩,五味子1兩,牡丹皮1兩,乾薑1兩,黑參1兩,附子(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雷頭風內障。初患之時,頭面多受冷熱毒風衝上,頭旋,猶如熱病相似,俗稱雷頭風。或嘔吐,或噁心,年多衝入眼內,致令失明;或從一眼先患,瞳人或大或小不定,後乃相損,眼前昏黑,不辨三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食前茶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二。

《局方》卷一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燒,醋淬20遍,搗羅如粉)10兩,牛膝(酒浸,焙)6兩,黃躑躅(炒)8兩,川芎4兩,肉桂(去粗皮)4兩,赤芍藥4兩,黑牽牛(炒)4兩,草烏(炮,去皮臍)14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毒上攻,頭面浮腫,耳鳴眼暗,頭皮腫癢,太陽穴痛,鼻塞腦悶,牙齒搖動,項背拘急,渾身瘙癢,癮疹生瘡,百節疼痛,面板麻痺,下注腳膝,筋脈拘攣,不能屈伸,腳下隱痛,步履艱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煨蔥鹽酒送下,煨蔥茶下亦得;偏正頭痛,生蔥茶送下:婦人血風,渾身疼痛,頭目眩暈,面浮體瘦,淡醋湯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一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六引《方便集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錢(細研,重篩),龍骨2錢(煅3-5次,醋淬,細研之)。

功效主治

骨鯁針鐵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和勻,熔黃蠟為丸,如小指大。

使用方法

煎楮實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六引《方便集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7遍)1兩,龍骨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,牡蠣(火煅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蠱病。少腹熱痛,精液出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鹽湯送下,空心、日午、臨臥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八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7次)1兩,防風1兩,羌活1兩,黃耆(鹽水浸,焙)1兩,木通(去皮)1兩,白芍藥1兩,桂心(不見火)1兩,人參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,風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羊腎1對(去脂膜)搗爛,打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溫酒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八。

《三因》卷八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煅,醋淬)2兩,龍齒(煅)2兩,蓯蓉(酒浸)2兩,茯苓2兩,人參1兩半,麥門冬(去心)1兩半,遠志(去心)1兩半,續斷1兩半,赤石脂(煅,醋淬)1兩半,鹿茸(酥炙)1兩半,地黃(幹者)3兩,韭子(炒)1兩1分,柏子仁1兩1分,丹參1兩1分。

功效主治

精虛極。尪羸驚悸,夢中遺洩,尿後遺瀝,小便白濁,甚則莖弱核微,小腹裡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兩(燒,醋淬7遍,搗碎細研,水飛過),陽起石3分(酒煮半日,細研,水飛過),硇砂1兩,木香1兩,幹蠍3兩(微炒),白礬灰半兩,銀末半兩,自然銅半兩(細研),阿魏半兩(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盲腸氣,久患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先研硇砂,以醋調塗於銅葉上,以新盆蓋七日,刮取綠,細研;諸藥別搗羅為末,同研令勻,用醋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食前以熱生薑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黴瘡證治》卷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萆麻仁21粒,皂莢(豬牙物)5分,地龍(大者)2條,全蠍2個,遠志2錢,磁石(煅,水飛)2錢,乳香2錢,元寸1分。

功效主治

耳中腫痛,屬實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熔黃蠟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塞耳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黴瘡證治》卷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四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令赤,以醋淬7次,搗碎,研,水飛過),鹿茸1兩5錢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人參(去蘆頭)1兩,黃耆(銼)1兩,白茯苓1兩,遠志(去心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牡蠣3分(燒為粉),牛膝1兩(去苗),防風3分(去蘆頭),楮實子1兩5錢(水淘,去浮者,焙乾),五味子5錢,薯蕷3分,巴戟3分,石斛1兩(去根,銼),桂心2分,熟乾地黃1兩,肉蓯蓉3分(酒浸1宿,颳去粗皮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。腎臟乏弱,耳聾或常聞鍾磐風雨之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三四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八引湘中趙伯海方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醋煅)半兩,黃耆(蜜炙)半兩,覆盆子半兩,赤茯苓(去皮)半兩,乾薑(炮)3錢,巴戟(去心)3錢,桂心3錢,鹿茸(蜜炙)3錢,蓯蓉(酒浸,焙乾)4錢,牛膝(酒浸,焙乾)4錢,川椒(炒)4錢,柏子仁(別研)2錢半,防風2錢半,地骨皮2錢半,遠志(去心)2錢半,大附子(1個,炮,去皮)1兩,大川烏(1個,炮,去皮)1兩,紫梢花(去木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腎諸虛不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湯、酒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八引湘中趙伯海方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兩,菖蒲半兩,木通半兩(銼),燻陸香半兩,杏仁半兩(去皮尖,生用),松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多時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黃蠟溶和為丸,如蓮子大,長半寸已來,可入耳門。

使用方法

以細釵子穿透,塞耳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兩半(燒,醋淬7遍,搗碎,研細,水飛過),硃砂半兩(細研,水飛過),補骨脂半兩(微炒),肉蓯蓉3分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神曲3分(炒令微黃),遠志半兩(去心),木香半兩,覆盆子半兩,五味子半兩,熟乾地黃3分,巴戟半兩,桂心半兩,牛膝3分(去苗),石斛3分(去根,銼),薯蕷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車前子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目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煎黃耆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,醋淬7遍,細研,水飛),五味子1兩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令黃),菟絲子1兩(酒浸1宿,焙乾,別搗為末),蛇床子1兩,車前子1兩,白茯苓1兩,桂心1兩,黃耆1兩(銼)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防風1兩(去蘆頭),陽起石1兩(細研,水飛過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山茱萸1兩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勞極,腎虛勞損,臥多盜汗,小便餘瀝,陰溼萎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,漸加至40丸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煅,醋淬7次)、白朮、神曲、枸杞子、麥芽、當歸、人參、熟地黃、辰砂、牛膝、白茯苓、幹菊花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白湯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,醋淬7遍,搗碎,細研,水飛過),陽起石1兩(細研,水飛過),白石英1兩(細研,水飛過)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熟乾地黃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五味子3分,栝樓根3分,防風3分(去蘆頭),巴戟1兩,桂心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蛇床子3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少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博濟》卷二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羌活半兩,陳皮半兩,木香半兩,澤瀉半兩,赤茯苓(去皮)半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半兩,檳榔半兩,白朮半兩,訶子(炮,去皮用)半兩,肉蓯蓉半兩,椒紅半兩,上好磁石(吸鐵多者。燒赤,入醋淬10次,細研,水飛過,至極細為妙)半兩,烏頭(炮)半兩,桑白皮(另研為末,不用筋滓)半兩,鱉甲(醋炙令黃)半兩,官桂(去皮)半兩,黃耆(另研,取細末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諸氣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用羊石子或豶豬石子(去筋膜,生,研細)和米再杵一二千下,如硬更入酒,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焙乾。

注意事項

切忌房室並醃藏諸毒物,須至百日外。次用補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空心、日午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,醋淬7遍,杵碎,細研,水飛過)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熟乾地黃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巴戟1兩,五味子半兩,補骨脂1兩(微炒),木香半兩,桂心半兩,遠志1兩(去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眼因患後起早,元氣虛弱,目無翳膜,視物昏暗,欲成內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引《石人屏曾氏家藏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3兩(醋淬,水飛),牛膝(酒浸)(制,淨取)1兩,巴戟(去心,酒浸)(制,淨取)1兩,肉桂(制,淨取)1兩,遠志肉(制,淨取)1兩,乾薑(炮)(制,淨取)1兩,附子(炮)(制,淨取)1兩,黃耆(蜜炙)(制,淨取)1兩,防風(制,淨取)1兩,覆盆子(炒)(制,淨取)1兩,柏子仁(炒,別研)(制,淨取)1兩,地骨皮(制,淨取)1兩,鹿茸(酒炙)2兩,白茯苓2兩,菟絲(酒蒸)2兩,生乾地黃2兩,當歸2兩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不足,體弱眼昏,內障生花,不計遠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空心鹽酒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類鈐方》卷十一引《石人屏曾氏家藏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10遍)3兩,車前子3兩,羚羊角(鎊)1兩半,茯神(去木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,菟絲子(酒浸1宿)1兩半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半,山芋1兩半,山茱萸1兩半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半,覆盆子1兩半,檳榔(煨,銼)1兩半,枸杞子1兩半,芎1兩半,熟乾地黃(焙)2兩,甘菊花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勞。眼目昏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煎黃耆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,研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補骨脂(炒)1兩,肉蓯蓉(酒浸,去皺皮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續斷3分,柴胡(去苗)3分,巴戟天(去心)3分,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)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3分,人參3分,山芋3分,木香3分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分,遠志(去心)3分,當歸(切3分,焙)3分,牛膝(酒浸1宿,切,焙)3分,黃耆(銼)3分,羊腎1對(去筋膜,水煮熟,切,焙),白蒺藜(炒去角)半兩,蜀椒(去目並開口者,炒出汗)半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半兩,檳榔1枚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腎經虛憊,四肢無力,面體少色,惡風寒,手足冷,骨節痛,耳內蟬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溫酒送下,空心、午前各一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煅,醋淬7遍,研)半兩,菖蒲4兩,狼牙4兩,杏人(湯浸4兩,去雙仁皮尖,炒,研)4兩,木通(銼)4兩,食鹽(研)4兩,燻陸香(研)4兩,松脂(研)4兩,巴豆(去皮殼,炒,研)4兩,蠟(熔入藥搗)4兩,生地黃(洗,研)4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聾。

炮製方法

前三味為末,次同研者藥搗200-300杵,可丸即丸,如棗核大。

使用方法

綿裹塞耳中,日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3兩(燒,醋淬7遍,細研,水飛過),雄黃2兩(細研,水飛過),桂心1兩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雄雀糞1分,牛酥1分。

炮製方法

將磁石、雄黃二味,取雞子2枚,打破小頭,作孔,出白,調和二味令勻,卻入於雞子殼內,以數重紙糊定,後即與雞同抱之。20日後取出,細研,並菟絲子、桂心二味,入牛酥等,以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,醋淬7遍,細研,水飛過),柏子仁1兩,黃耆1兩(銼),防風3兩(去蘆頭)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白茯苓1兩,遠志2分(去心),桂心3分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地骨皮半兩,巴戟1兩,牛膝1兩(去苗),熟乾地黃1兩,覆盆子2兩,鹿茸2兩(去毛,塗酥,炙微黃)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令幹)。

功效主治

眼見黑花,衝風淚出,遠視不明。內外障翳,不問遠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磁石研令勻,煉蜜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動風炙煿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燒,醋淬2-7遍)1兩,大豆2合,薺苨(洗,切)3分,人參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葛根(銼)3分,石膏(碎)1兩1分,黃芩(去黑心)1兩,栝樓根1兩,甘草(炙,銼)1兩,知母(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內虛,熱結成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水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斑貓50枚(全者),屁盤蟲50枚(去頭羽),磁石1兩(四面緊者),硇砂1兩(別研),巴豆20枚(去殼,生用),川烏頭20枚(生用,不去尖)。

功效主治

金鏃箭頭入腹內,及在身體諸處禁穴,或著骨,斷折不能取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棗肉為丸,如鼠糞大。

使用方法

纖瘡口內,箭頭自出。如瘡口生合不見,於舊瘢上灸3壯,以津液化藥,敷在灸瘡上,用溼紙貼定,候肉癢,以物枕瘡口,臥良久,箭頭自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九引《萬全方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燒,醋淬7遍,飛)2兩,蝟皮(炙黃焦)1兩,桂心1兩,鱉甲(醋炙黃淨)1兩,卷柏1兩。

功效主治

脫肛。腹冷,肛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3歲每服7丸,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九引《萬全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3-7遍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人參1兩,當歸(切,炒)1兩,乾地黃(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氣衰弱,血枯不榮,月事不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-30丸,溫酒或米飲送下,空心、日午、夜臥各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一二四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煅,醋淬,研)1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分,白礬灰1分,惡實(炒)1分,漿水腳(多年者。曬乾,炒紫色)1分。

功效主治

骨鯁在喉中不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別用漿水腳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含1丸,咽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一二四。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4兩(好者),桂2兩,蝟皮1枚。

功效主治

脫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湯泡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、食前米飲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五引《仁存方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兩,蛇含1兩,石燕1兩,石碌半兩(並煅,醋淬7次),雄黃半兩,輕粉半兩,硃砂半兩,牛黃半兩,麝香2錢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癱瘓暗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好酒瓷器內熬之,可丸則丸,入麝香一處為丸,如芡實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荊芥薄荷酒化下。如是大段風涎暗風,昏迷不省事,更入輕粉少許,白礬半錢(研),用藥2丸磨,盡作1服灌下便安,服後有汗出見效。3日1服,小兒1丸分3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五引《仁存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引《簡要濟眾方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緊者),硇砂半兩(去石)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搗研為末,於瓷盒子內固濟,燒令通赤,候冷,細研為末,以酒煮羊腎子細切,研,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。食前鹽酒、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引《簡要濟眾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二引《衛生家寶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1兩(煅,醋淬),菖蒲、川烏(焙,去皮尖)、巴戟、黃耆、蓯蓉、玄參各等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鹽酒、鹽湯送下,空心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二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3兩(煅,醋淬7遍)。

功效主治

瘴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新汲水送下,臨臥一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六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。

功效主治

子宮不收,名瘣疾,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酒浸,火燒為末,糯米粥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滑石湯送下。1方為散,溫酒調服1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二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三引《濟生》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醋煅)2兩,肉蓯蓉(酒浸)1兩,鹿茸(酒浸)1兩,續斷(酒浸)1兩,杜仲(炒去絲)1兩,柏子仁(炒,研)1兩,赤石脂(火煅)1兩,熟地(酒蒸)1兩,山茱萸(取肉)1兩,菟絲子(酒浸)1兩,巴戟(去心)1兩,韭子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精虛極。驚悸羸瘦,夢中遺洩,尿後便遺白濁,甚則陰痿,小腹裡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溫酒。鹽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三引《濟生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3兩(燒赤,醋淬7遍,搗碎,細研,水飛過),菟絲子2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桂心1兩,黃耆(銼)1兩,羚羊角屑1兩,車前子1兩,薯蕷1兩,細辛半兩,熟乾地黃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肝腎風虛,眼目昏暗,四肢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空心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二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赤,醋淬7遍),五味子(炒)1兩,牡丹皮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玄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雷頭風,恐成內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火煅,醋淬3-7遍)1兩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1兩,澤瀉1兩,滑石1兩。

功效主治

膏淋。小便肥如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(燒令赤,醋淬5遍,水飛)5兩,五味子1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桂(去粗皮)1分,黃耆(銼)半兩,赤芍藥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地骨皮半兩,甘草(炙,銼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腎氣內傷,小便餘瀝,陰下溼癢,四肢羸極,夢寐失精,夜有盜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腹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磁石丸

配方組成

磁石2兩(燒,醋淬7遍,細研,水飛過),肉蓯蓉2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,鍾乳粉2兩,黃耆1兩(銼),巴戟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白茯苓半兩,桂心1兩,杜仲1兩(去粗皮,炙令微赤,銼)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鹿茸1兩(去皮,塗酥炙微黃),五味子半兩,天門冬3分(去心,焙),續斷半兩,木香半兩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),陽起石1兩(細研),牛膝1兩(去苗),遠志3分(去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澤瀉3分,覆盆子3分,沉香3分,熟乾地黃1兩,丹參1兩(去蘆頭),乾漆3分(搗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虛損,骨萎羸瘦,耳鳴心煩,小腹裡急,氣引膀胱,連腰膝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,漸加至5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