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獨活、川續斷、谷精草、石蓮肉、生雞頭(去殼)、蓮心、幹菱米、川楝子(酥炒)、金櫻子、緊龍骨(五色)、白茯苓、木豬苓、小茴香、藕節各等分。
精滑不禁。
上為細末,雞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40-50丸,空心鹽湯送下,幹物壓之。
《瑞竹堂方》卷一。
補骨脂、白茯苓、五味子、青鹽各等分。
婦人帶下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每服50丸,空心服。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。
山藥1兩,杞子1兩,五味1兩,萸肉1兩,鎖陽1兩,黃柏1兩,知母1兩,黨參1兩,黃耆1兩,石蓮1兩,海蛤粉1兩,白朮2兩。
遺症,多由思想或傷陰,或傷陽,或兩傷。
熬膏服。
《理瀹》。
菟絲子4兩,牡蠣(煅)1兩,金櫻子(蒸)1兩,茯苓(酒蒸)1兩。
遺症,多由思慮,或傷陰,或傷陽,或兩傷。
熬膏服。
《理瀹》。
破故紙(炒)4兩,青鹽4兩,白茯苓2兩。
下元虛弱,小便白濁,或白帶淋漓,小便頻數。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每服30丸,空心酒或鹽湯送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