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黃丸(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引《百一》。)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引《百一》: 地黃丸(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引《百一》。)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(洗)5錢,赤茯苓2錢,當歸2錢,山茱萸(蒸,去核)2錢,川楝肉(焙)2錢,牡丹皮2錢,山藥2錢,川芎2錢,使君子(煨)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腎疳。多由乳食不調,臟腑伏熱所致。凡滋味入於脾而生蟲,蟲大則動,侵蝕臟腑,遂使小兒心悶。若上蝕顎齦,則口瘡出血,齒色紫黑;下蝕腸胃,則下痢肛爛,溼癢生瘡。或以走馬命名,蓋齒屬腎,腎氣虛才受邪熱。疳氣直奔上焦,初作口氣,名曰臭口;次第齒黑,名曰崩砂;盛則齦爛,名曰潰槽;熱血逆出,名曰宣露;甚者牙齒脫落,名曰腐根,其根即腐,齒不復生矣。外證腦熱脫削,手足如冰,寒熱時作,滑洩肚痛,口臭乾渴,牙齦生瘡,爪黑麵黧,身疼瘡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空心溫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一引《百一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