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3錢,白朮3錢,雲苓3錢,甘草1錢半,山藥3錢,蓮米3錢,麥冬3錢,五味8分,黃耆3錢,白芍3錢。
水煎,去頭煎,只服2-3煎。
《血證論》卷七。
當歸(酒洗)、川芎、白芍(酒炒)、益母草、香附(酒、醋、米泔、童便同浸,炒)、熟地黃(薑汁炒)、山茱萸(去核)、白茯苓(去皮)、梔子(炒)、小茴(酒炒)、陳皮各等分。
婦人經閉不通,臍下有塊,已經三載,顏色如故,百藥無功者。
上銼6劑,水煎服盡。經通後,作丸服。
《回春》卷六。
蒼朮(淨)4兩(用姜4兩制,微炒黃色,同炒),厚朴4兩(去皮,同上制炒),人參1兩,白朮1兩,木香1兩,藿香1兩,茯苓(去皮)1兩,青皮(去白)1兩,陳皮1兩,檳榔1兩,縮砂1兩,廣術(煨)1兩,澤瀉1兩,甘草(銼,炒)1兩,乾薑1兩,小棗70個(焙乾)。
脾胃不和,中脘氣悶,心腹脹滿,不思飲食,嘔吐痰噫,逆氣吞酸,面色痿黃,肌肉消疲,腹脅刺痛,便利不調,或瀉痢不止,少力嗜臥,體重節重,五勞七傷,山嵐瘴氣,八般瘧疾,及治咳嗽,脾胃虛弱,食飲不化,
上為極細末。
老幼氣弱皆可服。
每服2錢,熬生薑、棗湯,空心調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經驗秘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