蝟皮1具,蜂房1具,地榆5分,附子5分,桂心5分,當歸5分,續斷5分,乾薑4分,蜀椒4分,藁本4分,厚朴6分。
癰疽膿血內漏,諸漏壞敗,男發背、女乳房及五痔。
上藥治下篩。
每服方寸匕,空腹以酒送下,1日3次。取愈。
《千金》卷二十二。
磁石4兩,桂心1尺,蝟皮1枚。
肛出、氣痔。
上藥治下篩。
慎舉重、及急帶衣,斷房室週年乃佳。
每服方寸匕,1日1次,即縮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蝟皮(燒灰)3兩,蒜莖(燒灰)3兩,乾薑(炮裂,銼)3兩,牡蠣(燒為粉)1兩,黃牛角(角思)(燒灰)1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兩,酸石榴皮(炙令微黃)1兩。
腸風下血久不愈,面色萎黃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。
頭髮、蝟皮各等分。
猘犬咬。
上燒灰,水和飲1杯。
口噤者,析齒納藥。
方出《千金》卷二十五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八。
蝟皮1個(燒存性)。
內痔。便血不止,有頭,久不愈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入麝香少許,溫酒米飲湯皆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八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蝟皮(燒灰)1兩,鱉甲(塗醋炙黃,去裙襴)1兩,蛇蛻皮(燒灰)1兩,露蜂房半兩(微炙)。
小兒痔疾,皆由勞傷過度,損動血氣,其裡有蟲,甚微難見。
上為細末,次入麝香1分,上件同拌勻。
每服半錢,米飲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引張煥方。
刺蝟皮(銼)1兩,陳槐花1兩,白礬1兩,鹿角屑1兩,王瓜半兩。
小兒髒毒瀉血。
上5味同入沙盒子內,用鹽泥固濟,令幹,燒令通赤,取出,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匕,加生薑自然汁2-3點,用臘茶清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八。
蝟皮(燒灰)。
蠱毒。
每服方寸匕,水調下。
方出《千金翼》卷二十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七。
蝟皮1枚(炙令黃色),蝟肝1具(炙令幹),蝟心1具(薄切炙幹)。
蟻瘻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晚後再服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蝟皮(炙令黃)1兩,枳殼(麩炒微黃去瓤)1兩,木賊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,槐鵝(微炙)1兩。
小兒痔疾下血,大腸疼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粥飲送下,1日3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蝟皮(炙焦)半枚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3分,當歸(切,焙)3分,露蜂房(炙焦)3分,地榆(醋炙)3分,斑蝥(去足翅,糯米炒)半兩,蛇蛻(銼,炒)半兩,烏賊魚骨(去甲)半兩,葛上亭長(去足翅,糯米炒)半兩,鯪鯉甲(炙焦)4兩,(艹閭)如1兩,細辛(去苗葉)半兩,樗雞4枚(炒),蜈蚣(去頭足,炙)1枚,蜥蜴(去頭足,炙)1枚,薏苡仁3分,乾漆(炒煙出)3分,蒺藜子(炒去角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漏蘆(去蘆頭)3分,木通(銼)3分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3分,牡丹皮3分,龍膽3分,土瓜根3分,鶴骨(酒炙)1兩半,狸骨(酒炙)1兩半,雄黃(研)1兩半,蛇床子(炒)1兩半,大黃(銼,炒)1兩半,苦參1兩半。
諸瘻。
上為散。
忌房色49日。
每服2錢匕,空心以溫酒調下,日晚2服。漸加至3錢匕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二七。
蝟皮(炙)1兩半,龜甲(醋炙)1兩半,當歸(銼,焙)1兩半,黃耆(銼,焙)2兩,槐實(炒)2兩,大黃(蒸三度,炒)2兩,露蜂房(炙)1兩1分,蛇皮(炙)1兩1分,藁本(去苗土)1兩1分,桂(去粗皮)1兩1分,豬後懸蹄甲14枚(炙)。
五痔。
上為散。
忌魚、熱面。
每服方寸匕,空服以米飲送下,每日2次。漸加1匕半,不利。意如前方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六引《廣濟方》。
蝟皮1具(燒),杜仲8分(炙),續斷5分,附子(炮)5分,地榆5分,厚朴8分,藁本5分,當歸5分,桂心5分,小露蜂房1具(燒)。
諸瘻及浮核壞敗,並主男子發背,女子髮乳等癰疽,或膿血肉瘤。
上為散。
忌豬肉、生蔥、冷水。
每服方寸匕,以酒送下,1日3次,取愈止。
《外臺》卷二十四引《刪繁方》。
蝟皮。
脈痔,下部如齧。
燒灰為末。
每用少許,生油調敷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九八引《肘後方》。
蝟皮1兩(炙黃),躑躅花3分(酒拌炒幹),龍骨1兩,當歸3分(銼,微炒),王不留行3分,土瓜根3分,鼠姑3枚。
鼠瘻寒熱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,食後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蝟皮1枚,黃牛角(角思)1對,鯪鯉甲2兩,豬牙皂莢1兩,野豬肉1兩,舊若葉4兩。
痔疾。
上6味,用新瓶1只盛,新瓦子蓋口,紙泥封,幹後煅通赤,放冷取出,研為細散,入麝香少許。
每服2錢匕,用胡桃仁1枚,分作2服,研細,夜臥更深服,溫酒調下。久患不過5-7服愈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。
蝟皮1兩(燒灰),硫黃1分。
虛勞吐血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空心以溫酒調下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蝟皮1個(燒灰,研),雄鱉頭3個(燒灰,研),酸石榴皮1兩,地榆1兩,枳殼1兩,槐花1兩。
五痔,年久不愈。
上6味,除2味燒灰外,各細銼一處,炒令黑色,為末,與灰研勻。
每服2錢匕,食前溫酒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三。
蝟皮(炙焦)1枚,營實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黃耆(銼,焙)1兩,槐豆(炒)1兩,桑耳(微炙)1兩,人參1兩半,地榆(銼,炒)1兩半,當歸(切,焙)1兩半,烏賊魚骨(炙,去甲)1兩半。
腸痔。生核腫痛,時下膿血。
上為散。
每服3錢,空心以木賊湯調下,日晚再服。以愈為度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
白刺蝟皮1枚(於銚子內煿針焦,去皮,只用針),木賊半兩(炒黃)。
腸風下血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空心食前熱酒調下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三。
蝟皮(燒灰存性)1分,黃耆(銼)1分,熟乾地黃(焙)1分,續斷1分,柏葉1分,地榆(銼)1分,白芷1分,黃連(去須)1分。
血痔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食前溫湯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