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粉5錢,苦參5錢,皂刺49個(炒黃),土茯苓3斤。
癧核,不拘久近,已破或未破者。
忌牛肉。
共煎湯,當茶飲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雄黃、生礬、川椒、硫黃各等分。
遍身疥癩。
上為末。
雞蛋黃炒油調搽。
《仙拈集》卷四。
威靈仙(酒浸)5錢,羊角灰3錢,白芥子1錢,蒼耳1錢半(一雲蒼朮)。
痛風走注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加生薑1大片,擂汁入湯調服。又,二妙散同調服。
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
川黃柏,茅山蒼朮(先以泔水潤透,切片,曬乾),向東桑皮(3種各分為2份,以1份用童便,以1份用酒,各浸透,曬乾,炒微黃色),陳膽星各等分。
溼痰,風痺,筋骨拘攣,氣虛體肥,經絡痠麻疼痛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-3錢,早、晚空心以藥酒吞服。
《活人方》卷六。
當歸2錢,川芎1錢,白朮1錢(蜜炙),黃芩1錢。
胎漏。
水煎,食遠服。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。
骨碎補、制生薑、乳香、當歸。
打破跌損內傷。
擂酒熱服。
《永類鈐方》卷二十二引《集驗》。
白及半兩,白蘞半兩,木鱉子半兩,桑螵蛸半兩。
蓮花痔瘻及雞冠痔。
上為散,湯磨乳香,調令稀稠得所,攤故帛上,貼之,次日連皮拆下,更無瘡瘢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