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南丸

《局方》卷五: 石南丸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2兩,薏苡仁2兩,赤小豆2兩,當歸(去蘆)2兩,石南葉2兩,牽牛子2兩,麻黃(去根節)2兩,陳皮(去白)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炒)2兩,大腹皮(連子用)2兩,川芎2兩,牛膝(去苗)3兩,五加皮3兩,萆薢4兩,獨活(去蘆)4兩,杜仲(銼,炒)4兩,木瓜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腳弱少力,腳重疼痺,腳腫生瘡,腳下隱痛,不能踏地,腳膝筋攣,不能屈伸,項背腰脊拘急不快;風毒上攻,頭面浮腫,或生細瘡,出黃赤汁,或手臂少力,或口舌生瘡,牙齦宣爛,齒搖發落,耳中蟬聲,頭眩氣促,心腹脹悶,小便時澀,大便或難;婦人血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酒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、20丸,木瓜湯送下。早起、日中、臨臥各1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五。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: 石南丸

配方組成

石南葉(炙,去毛)6兩,桂(去皮)6兩,附子(炮)6兩,防風(去蘆)6兩,牛膝(酒浸)8兩,白茯苓(去皮)8兩,熟地黃2分,菟絲子(酒浸)2分,薏苡仁6分,五加皮6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虛弱,風溼腳氣,筋急拘攣,溼痺緩弱,陰不仁,寒厥痿痺,腰脊痛,腳膝冷,轉筋腿緊,不能久立,及如履物隱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大木瓜1枚(去皮子),蒸熟,研成膏,和前藥末為劑。如干硬,入少熟蜜和劑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木瓜酒送下,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
《雞峰》卷四: 石南丸

配方組成

石南半斤,續斷半斤,黃耆半斤,狗脊半斤,木瓜半斤,烏藥半斤,地龍4兩,烏頭4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溼氣,腳重少力,腳膝緩弱,或腫或不腫,痺麻脛冷,腳下隱痛,行履艱難,筋脈攣急,不得屈伸,項背腰脊腫痛;及虛風上攻,頭面浮腫,生瘡癢痛,膿汁浸漬,手腳少力,牙齦宣爛,齒搖發落,耳內嘯鳴;腳氣痛楚,不可履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木瓜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五引《王氏集驗方》: 石南丸

配方組成

石南藤1斤(去蘆梗),乳香半兩(別研),沒藥半兩,川烏2兩(炮),五靈脂(淘去沙土,澄清)4兩,自然銅半兩,木瓜4兩。

功效主治

腰腳疼痛,或曾經墜墮打撲損傷,筋骨疼痛,一切虛損之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九十五引《王氏集驗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: 石南丸

配方組成

石南2兩,白朮2兩,牛膝(3味酒同浸1宿,焙乾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天麻2兩,枸杞2兩,黃耆(銼)2兩,桂(去粗皮)1兩半,鹿茸(酥炙,去毛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腳膝攣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用木瓜1枚(去皮瓤),炊令爛熟,搗作膏,和藥末,更用麵糊少許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溫酒送下;鹽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