罌粟殼半兩,烏梅肉半兩,乾薑半兩,肉豆蔻半兩。
寒證瀉痢不止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一引《海上名方》。
枯白礬1錢5分,石硫黃1錢5分,黃丹1錢3分,硃砂1錢,胡桐淚3分,輕粉1分5厘,麝香1分5厘。
諸般惡瘡,無名腫毒,及天皰瘡。
上為末,以白及糊作錠。
納於瘡孔。
《濟眾新編》卷五。
杏仁(炒焦)、出衣粉子(炒黃色)、牛糞(燒灰)各等分。
湯火所傷。
上為細末。
冷水調,用翎毛掃之,或用香油調塗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。
麻黃半兩(去根節),細辛半兩,幹蠍半兩(1半微炒,1半生用),藿香半兩。
夾腦風,及洗頭後傷風,頭偏痛甚者;腦風,項背怯寒,腦戶極冷,頭痛不可忍,連眉骨項徹腮頂痛,並治婦人血氣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薄荷酒或荊芥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四十。
幹蛤模1枚(5月5日取者,去足肚腸),獨顆蒜1顆(捶碎),川椒半兩(去目。上入蛤蟆腹中,用春大麥麵餅子裹,燒令焦黃色,搗羅為末),麝香1錢,龍腦半錢,蘆薈1分,硃砂2錢,雄黃2錢。
小兒疳痢,腹大口乾,四肢羸弱,下痢不止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,每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幹豬胎1兩,鯉魚皮1兩,女人亂髮1兩(均入瓶子內,燒令焦),鐺墨半兩,伏龍肝(細研)半兩,墨(煅,醋淬3度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芍藥1兩,白殭蠶(炒)1兩,白芷1兩,白附子(炮)1兩,芎1兩。
婦人難產及橫逆生,並治產後月內諸血疾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3錢匕,臨產腹痛時以熱酒調下,便子母俱無恙;治月內諸血疾,則於產後每日空心1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九。
黃橘皮3錢,白礬1兩,甘草2分,川芎半兩,黃丹半分,硃砂半分,木香1分,米囊子20個,
瀉痢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大錢,用熟水7盞倒流7次,臨臥調服。服後將蒜1塊,生薑3片,川芎1皂子大,同以溼紙裹,燒焦去紙。爛嚼,以熟水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蛇皮(高處得者)2寸。
瘧疾。
上在燈焰上燒為灰,入麝香少許,同研細。
發前以蔥白酒調下。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