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松木節5兩(細銼)。
從高墜損,惡血攻心,胸膈煩悶。
上用童便5合,醋5合,於砂盆內以慢火炒,旋滴小便並醋,以盡為度,炒令幹,為細散。
每服2錢,以熱童便調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松節、羖羊尿、白礬。
腎風瘡。
上藥一處燒瀝油,搽瘡上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○一。
松節、桑白皮、蠶砂、香附子、樸消各等分。
閃撲筋骨腫痛。
上為粗末。
每用藥1兩,水1碗半,煎至1碗,熱渫痛處。
《御藥院方》卷八。
松節1兩,檳榔1兩,紫蘇1兩,桑白皮1兩,川芎1兩,甘草1分。
腳氣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水7分,童便3分,同煎取6分,去滓服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四。
松節(取茯神中根心子,銼如米)1兩,乳香1錢(捶碎)。
腳氣冷搏於筋,轉筋攣痛。偏風斜,心掣健忘。
用銀石器中炒令焦,只留一二分性,出火毒,為細末。
每服1-2錢,熱木瓜酒調下。
《腳氣治法總要》卷下。
肥松節1兩(銼),細辛半兩,胡桐淚1兩,蜀椒1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。
齒齦疼痛,腫癢宣露。
上為末。
分為5次用,每次以酒2盞,煎10餘沸,去滓,熱含冷吐;餘者再煎,含之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