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、肉桂、甘草(炙)。
腸虛洩瀉,小便不利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醫鈔類編》卷十。
澤瀉3錢,豬苓3錢,赤茯苓2錢,白朮2錢,官桂1錢,人參2錢,柴胡2錢,麥門冬2錢。
傷寒表裡不解,發渴飲水,小便赤澀,陰陽不分,疑貳之間。
上(口父)咀,依證如法修制。
每服5錢,水1盞半,燈草20根,同煎8分,去滓,空心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三引《御藥院方》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豬苓。
傷暑煩渴,引飲無度,兼治傷寒溫熱,表裡未解,煩渴引水,水入即吐,或小便不利。
水煎服。
《得效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