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胃湯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四: 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丁香、人參、桂心、阿膠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胃虛身熱,嘔吐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6分盞,加生薑3片,同煎至4分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傳信適用方》卷四。

《溫病條辨》卷二: 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沙參3錢,麥冬5線,冰糖1錢,細生地5錢,玉竹(炒香)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陽明溫病,下後汗出,胃陰受傷。

使用方法

水5杯,煮取2杯,分2次服,滓再煮1杯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溫病條辨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五: 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丁香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訶黎勒皮1分,官桂半兩,大黃(炮黑黃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虛挾熱,嘔吐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1小盞,加生薑2片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五。

《脾胃論》卷下: 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2分,甘草2分,半夏2分,黃芩3分,柴胡3分,人參3分,益智仁3分,白朮3分,蒼朮1錢半,當歸稍5分,陳皮5分,升麻5分。

功效主治

頭悶,勞動則微痛,不喜飲食,四肢怠惰,躁熱短氣,口不知味,腸鳴,大便微溏,黃色,身體昏悶,口乾不喜食冷。

注意事項

忌飲食失節,生冷硬物、酒、溼面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水2大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前稍熱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脾胃論》卷下。
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: 益胃湯

配方組成

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、黃耆、甘草、防風、升麻。

功效主治

齒病,胃氣傷者,喜熱而惡寒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