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茸散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2兩(去毛,塗酥炙令微黃),羊躑躅1兩(酒拌,炒令幹),韭子1兩(微炒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澤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不禁,陰痿腳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熟乾地黃1兩,葵子1兩,蒲黃1兩,續斷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勞損虛羸,尿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2兩半(去毛,塗酥炙令微黃),菟絲子2兩半(酒浸3日,曬乾,別杵為末),雄蠶蛾2兩(微炒),陽起石2兩半(酒浸,煮半日,細研),石南1兩,遠志2兩(去心),桂心2兩,附子2兩(炮裂,去皮臍),桑螵蛸2兩(微炒),膃肭臍1兩(酒洗,微炙),蛇床仁2兩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幹),鍾乳粉2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陽氣乏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2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當歸1兩,熟乾地黃2兩,冬葵子1兩,蒲黃1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內傷,小便出血,水道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暖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二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3兩,阿膠3兩,烏賊骨2兩,當歸2兩,蒲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漏下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空心酒調下,日3夜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四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微炙),熟乾地黃1兩,山茱萸1兩,五味子1兩,黃耆1兩(銼),牡蠣1兩(燒,為粉)。

功效主治

房黃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五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二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巴戟1兩,天雄2兩(炮裂,去皮臍),五味子1兩,蛇床子1兩,石斛1兩(去根,銼),肉蓯蓉1兩(酒浸1日,颳去皴皮,炙幹)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杵為末),牛膝1兩(去苗),遠志1兩(去心),雄蠶蛾半兩(微炒),石龍芮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精氣不足,腰腳痠疼,羸瘦無力,陽道0萎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2兩(去毛,酒洗,微炙),白龍骨1兩,桑寄生1兩,當歸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芍藥1兩,烏賊魚骨2兩,桑螵蛸3-7枚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腎氣虛寒,便溺數甚,或夜間頻數遺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(炙)2兩,當歸2兩,乾地黃2兩,葵子5合,蒲黃5合。

功效主治

尿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蕪荑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方寸匕,酒調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七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半(去毛,塗酥多微黃)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幹),鍾乳粉1兩,蛇床子3分,遠志3分(去心),續斷1兩,薯蕷3分,桑螵蛸1兩(微炒),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陽氣不足,陰痿,小便滑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。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張文仲方》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2分(炙),石榴皮2兩,乾薑2分,棗核中仁7枚,赤地利1兩(燒作灰)。

功效主治

青、黃、白、黑、魚腦痢,日五十行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先食飲服方寸匕,日3夜1。若下數者,可5-6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十五引《張文仲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烏賊魚骨1兩(炙黃),白龍骨1兩,續斷1兩,熟乾地黃1兩,白芍藥1兩,白石脂1兩,肉蓯蓉1兩半(酒浸1宿,颳去皴皮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中漏下不止,虛損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三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角屑1兩,鹿茸(酥炙)1兩,白茯苓3錢,人參1兩,桑螵蛸(細研)1兩,芎1兩,當歸1兩,破故紙(炒)半兩,龍骨半兩,柏子仁(去殼)1兩,甘草(炙)1兩,榧子(酒浸1宿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臟腑久虛,夢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半,加生薑5片,大棗3枚,粳米100粒,水煎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多令黃),黃耆1兩半(銼),牡蠣1兩半(燒,為粉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熟乾地黃2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五味子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雞膍胵1兩半(微炙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髒虛,小便數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令黃),卷柏半兩,桑寄生半兩,續斷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龜甲1兩(塗醋炙令黃),白芍藥半兩,阿膠半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熟乾地黃半兩,地榆半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髒虛冷,致惡露淋瀝不絕,腹中時痛,面色萎黃,羸瘦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生薑、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(去毛,酥炙)半兩,龍骨半兩,露蜂房(炙)半兩,澤瀉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菟絲子(酒浸1宿,別搗)1分,桂(去粗皮)1分,牛膝(酒浸,切,焙)1分,石龍芮1分,赤芍藥1分,韭子(炒)2兩,巴戟天(去心)3分。

功效主治

精極虛損,夢中失精,陰氣微弱,少腹拘急,體重耳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空腹溫酒調下。1日2次。或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丸,空腹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二。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三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3錢,海螵3錢,白芍3錢,當歸3錢,桑寄3錢,龍骨3錢,人參3錢,桑螵1錢半(劈破,碾,炙黃)。

功效主治

遺尿滑脫,屬寒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(去毛,酥炙)。

功效主治

欲事過多,腎久虛,精氣耗憊,腰腳痠重,神色昏黯,耳鳴焦枯,陽道萎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漸加至2錢匕,濃煎蓯蓉酒7分1盞,放溫,入少鹽,空心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五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鹿茸散

配方組成

鹿茸半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訶黎勒皮半兩(煨,用皮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赤白痢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