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牙皂(切碎,研細末)3錢,白礬(生,研極細)3錢,真幹蟾酥1兩(切片)。
一切五色疔瘡,初起成有小白頭1粒,或癢或麻木,憎寒發熱;及疔毒走黃,黑陷昏憒嘔惡。
上將蟾酥用滴花燒酒浸軟,加入礬、皂2末,和勻為丸,如綠豆大,晾乾收貯。
此藥每次只可服一粒,如服二粒,恐致嘔吐,慎之。
每服1丸,將蔥白衣裹藥,以好酒送下,勢重者,每日2次。
《古方匯精》卷二。
北礬1兩半(如無,用南礬,枯),半夏(薑汁浸1宿,焙)半兩,天南星(切,濃皂角水浸1宿,慢火熬幹、焙)半兩,白殭蠶(直,1半醋浸1宿,1半生用)半兩。
小兒急慢驚風涎。
上為末,薑汁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-20粒,淡薑湯送下。如喉痺熱痛,含化,嚼爛,薄荷新汲水衝下;甚者,用皂角水及茶腳研10-20粒灌下;小兒急慢驚風,用皂角水研揩齒。常服,臨臥薑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張氏家傳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