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莢煎丸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: 皂莢煎丸

配方組成

皂莢1斤(細銼,去幹,用水7升,揉絞取汁,於銀鍋內煎熬如膏),天南星2兩(炮裂),防風2兩(去蘆頭),天麻2兩,旋覆花2兩,薄荷3兩(幹者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風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人前煎中,拌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生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: 皂莢煎丸

配方組成

皂莢1斤(肥好、不蛀者,以水洗去其塵,用河水5升煮令軟,挼濾取汁,入銀鍋內熬成膏),威靈仙(暖水浸過,削取其背,不用其根,冷水掏3-5度令淨,曬乾,搗細羅取末)4兩,薄荷(幹杵細羅取末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治風墜痰,疏利臟腑。

炮製方法

上二味藥末相和,入皂莢煎,和搗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荊芥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: 皂莢煎丸

配方組成

肥嫩不蛀皂角10梃(去皮稜,以水2大碗,挼汁去滓淨,將汁熬成膏),虢丹不拘多少(於熨斗內簇熟,炭火煅至炭火過,吹去其灰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研虢丹為細末,量其所用,入皂莢膏和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乳食前溫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: 皂莢煎丸

配方組成

皂莢1斤(不蛀者,捶碎,以淡漿水2升,挼濾取汁,慢火熬成膏),烏蛇肉3兩(酒浸,炙微黃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防風1兩(去蘆頭),苦參1兩(銼),牛蒡子1兩(微炒),天麻1兩,荊芥1兩。

功效主治

頭面風,搔癢如蟲行,上焦痰滯,臟腑壅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皂莢煎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漿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六: 皂莢煎丸

配方組成

皂莢2斤(不蛀、肥好者,用1斤生搗碎,以水1鬥浸1宿,揉取汁),梨10個,生薄荷1斤,生荊芥1斤(上3味,入於皂莢水內,用揉洗令極爛,以生絹絞取汁煎),皂莢1斤(颳去黑皮,以酥3兩薄塗,慢火炙令黃焦,酥盡為度),防風(去蘆頭)2兩,威靈仙2兩,獨活2兩,羌活2兩,甘菊花2兩。

功效主治

積年肺臟風毒,遍身生瘡,大腸壅滯,心神煩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一半入在煎藥汁內,於銀鍋中慢火熬,看稀稠得所,入餘一半藥,同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漿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