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花3兩,五味子(炙)3兩,紫菀3兩,花粉3兩,丹皮3兩,桔梗3兩,橘皮3兩,麥冬3兩,前胡3兩,百合3兩,玄參(去蘆)3兩,沙參3兩,薄荷3兩,蒲黃(炒)3兩,杏仁(去皮,炒)3兩,柿霜3兩,川貝3兩。
肺熱虛火,咳嗽痰喘,口乾聲啞,痰中帶血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重2錢5分。
每服1丸,溫開水送下,日2次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款冬花、百合(蒸、焙)各等分。
七情內傷,酒色無節,虛火妄動,午後潮熱,咳嗽喘急,痰中帶血,津少聲啞,諸虛百損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大。
每服1丸,食後、臨臥細嚼,薑湯嚥下;噙化尤佳。
《濟生》卷二。
防風1兩半,人參1兩半,蓯蓉1兩半,乾地黃1兩半,羚羊角1兩半,麥冬1兩半,天門冬1兩半,芍藥20銖,獨活20銖,乾薑20銖,白朮20銖,丹參20銖,山茱萸20銖,甘草20銖,茯神20銖,升麻20銖,黃耆20銖,菊花20銖,地骨皮20銖,石斛20銖,牛膝20銖,五加皮20銖,薯蕷20銖,秦艽1兩,芎1兩,桂心1兩,防己1兩,生薑1兩,黃芩1兩,附子18銖,石膏3兩,寒水石2兩。
中風後虛熱翕翕然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油、面、蒜、生冷、酢滑,及豬、羊、雞、魚等肉。
每服20丸,生薑蜜湯送下,日3次。稍加至30丸。
《醫部全錄》卷二二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