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藥散

《雞峰》卷十二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半兩,白茯苓半兩,當歸半兩,白朮半兩,陳皮半兩,香附子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癃疾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前溫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肘後方》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犀角末1分。

功效主治

咯血,衄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新汲水下。以血止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八九引《肘後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芩1兩,白朮1兩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生乾地黃4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勞極,面色枯悴,或時唾血、吐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以糯米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十四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桂心1兩,白朮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白茯苓1兩,五加皮1兩,乾薑3分(炮裂,銼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虛損,小腹拘急,腰背強疼。夜夢失精,四肢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牡蠣1兩(燒為粉),熟乾地黃1兩半,白芷3分,乾薑3分(炮裂,銼),桂心1兩,烏賊魚骨1兩(炙黃),黃耆3分(銼),五色龍骨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漏下五色不止,淋瀝連年,黃瘦萎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十三,名見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2兩,乾薑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帶下赤白,年月深久不愈,腹臍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,炒令黃色,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粥飲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七十三,名見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牡蠣1兩(燒為粉),熟乾地黃1兩,桂心1兩,乾薑1兩(炮裂,銼),鹿角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烏賊魚骨1兩,黃耆1兩(銼),龍骨1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崩中,下血不止,淋瀝不絕,黃瘦虛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白芍藥散

配方組成

白芍藥1兩,牡蠣粉1兩,熟乾地黃1兩,白朮2兩,麒麟竭3兩,柏子仁2分,烏賊魚骨1兩(炙黃),桂心1兩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耆1兩(銼),龍骨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崩中下血不斷,淋瀝連年不絕,黃瘦,虛勞盜汗,便濁走失,血少筋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