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丹

《百一》卷一: 白丹

配方組成

焰消2兩(細研),白礬3兩(細研),寒水石4兩(細研),塊子砒霜1兩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虛寒證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燒藥罐子1個,盛得10兩藥,先以火炙,以生薑汁塗數遍,炙幹,先下砒末在罐子底按實,次下焰消末按實,次下白礬末按實,次下寒水石末蓋頭,填滿罐子,上用圓瓦兒蓋合口,坐在地上,簇炭5斤,發頂火煅,煙盡為度,去火,候冷取藥,砒最在底,刮令淨盡,研極細,砒別研尤好;次入純白石脂1兩,只用好白磰土亦得,同研細如粉,滴水和成劑於手心內,以數人轉手,丸如梧桐子大,先陰乾,或曬乾,或焙令10分鬥;再入新甘鍋子內,用圓瓦兒蓋合口,坐在磚上,簇炭3斤,一般通紅為度,用鈴鈴甘鍋子,傾丹入1厚瓷碟內,如玉霜白;如無藥罐,只用煉得50兩銀甘鍋子2個,分藥作2處,按實燒亦可。

注意事項

服藥後,忌溫熱物少時;有孕不可服此藥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-2丸,空心用冷水送下,以幹物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一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白丹

配方組成

陽起石10兩(火煅通赤1宿,成白色如粉),鍾乳粉3兩(內稱半兩)。

功效主治

臟腑不和,注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取白礬末半兩,研細,用垍盞子銷成汁,下半兩鍾乳粉,攪,候成丹頭,與前陽起石同研勻細,滴水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-3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: 白丹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1兩,陽起石半兩(火煅赤,放冷,研如粉)。

功效主治

虛損痼冷,及吐瀉暴脫,傷寒陰證,手足厥冷,脈息沉細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白石脂末少許,同糯米粽子為丸,如雞頭子大,丸時急以氣吹之,則不粘手,候幹,以生布袋打過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空心、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