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活2-3錢,防風2-3錢,荊芥2-3錢,黃芩2-3錢,甘草2-3錢。
蝦蟆瘟。遍身如蝦蟆之皮,皆屬於風熱。
水煎服。
《玉案》卷二。
荊芥10g,金銀花10g,赤芍10g,防風10g,玄參10g,連翹殼10g,浙貝母10g,桔梗10g,天花粉10g,淡黃芩10g,牛蒡子10g,桑白皮10g,甘草3g。
風熱喉痺。咽喉微腫,乾燥微痛,吞嚥或咳嗽疼痛加劇,有時伴有微發熱,頭痛,聲嘶,口乾唇赤,舌苔薄白或微黃。
《言庚孚醫療經驗集》。
苦參2錢(酒浸,蒸曬9次,炒黃),全蠍(土炒)1錢,皂刺1錢,豬牙皂角1錢,防風1錢,荊芥穗1錢,金銀花1錢,蟬蛻1錢(炒)。
面上風癬,初如(疒咅)(疒畾),或漸成細瘡時作痛癢者。
酒、水各1鍾,加蔥白3寸,煎1鍾,去滓熱服。
《醫宗金鑑》卷七十四。
荊芥9g,防風9g,牛蒡子9g,白蒺藜9g,蟬衣4.5g,生地15g,丹參9g,赤芍9g(炒),山梔9g,黃芩9g,銀花9g,連翹9g,生甘草6g。
風熱型蕁麻疹。
《朱仁康臨床經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