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肺湯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款冬花、五味子、白茯苓、阿膠、白朮、川芎、人參、熟地黃、黃耆、紫菀、甘草、杏仁、桂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肺氣久虛,喘急多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引《指南方》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半兩,馬兜鈴半兩,百部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喘,肌肉漸瘦,骨蒸;喘而發熱,醫者誤投燥熱,火邪燻肺,重加喘息,頰赤咽燥,其脈細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盞,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三引《指南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(銼),沉香半兩,紫菀(去土)2兩,人參2兩,紫蘇(去梗)2兩,杏仁(去皮尖雙仁,麩炒)1兩,橘皮(湯去白,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癰,氣逆喘咳。

炮製方法

上(口父)咀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8分,去滓溫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
《雞峰》卷十一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五味子1兩,黃耆1兩,桂1兩,杏仁1兩,白茯苓1兩,麻黃2錢。

功效主治

寒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7分,食後、臨臥細細熱呷。才溫再暖,熱呷之尤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一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知母1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杏仁(去皮尖,炒)1兩,麻黃(去節)1兩,阿膠(蛤粉炒)1兩,貝母1兩,桑葉半兩,款冬花半兩,甘草(炙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上喘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《女科百問》捲上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五味子、紫菀(洗去土)、陳皮(去白)、甘草(炙)、杏仁(泡、去皮尖)半夏(湯浸7次)、紫蘇子、桑白皮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喘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4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百問》捲上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桔梗(炒)1兩,桑白皮(炒)1兩,陳皮(炒)1兩,半夏(湯泡7次)2兩,天南星(炮)2兩,川姜(炮,洗)2兩,人參1兩半(去蘆)。

功效主治

肺經感寒邪,痰嗽盛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2盞,加生薑5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二。

《直指》卷七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葶藶(微炒)1兩,桑白皮(炒)1兩,北梗1兩,枳殼(制)1兩,紫蘇莖葉1兩,半夏(制)1兩,麻黃(去節)3分,甘草(炒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與腎皆以至陰積水,喘嘈嗽咳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3錢,加生薑5片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六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兩,芍藥1兩半,半夏1兩1錢,人參半兩,甘草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虛有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大棗2枚,餳1塊,同煎至8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六。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: 平肺湯

配方組成

麻黃(去節)2兩,橘皮2兩,小麥1升。

功效主治

肺氣虛竭不足,乏氣,胸中幹,口中闢辟幹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5升,煮取1升半,分2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