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名異1錢,地骨皮1錢,麝香3分,沒藥(去油)3錢,乳香(去油)3錢。
鶴膝。
上為末。
以車前子打汁,入黃酒和,塗患處。
《雞鳴錄》捲上。
石蓮肉(去皮)1兩,蓬莪術(煨)6兩,京三稜(炮)6兩,益智仁(炮)6兩,甘草(爁)6兩,青皮(去白)3兩,陳皮(去白)3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2兩。
腎氣不和,腹脅膨脹,痞悶噎塞,喘滿不快,飲食難化,噫氣吞酸;一切氣痞,腹中刺痛,下痢不止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生薑3片,大棗1個,鹽1捻,煎至7分,通口服,不拘時候;鹽湯點或鹽酒調,皆可服。
《局方》卷三(吳直閣增諸家名方)。
透明沒藥。
小兒諸般釣症,角弓反張,胸高臍凸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匕,以生薑湯調下。
《嬰童百問》卷五。
三稜(炮)5分,莪術5分,青皮5分,陳皮5分,半夏曲5分,藿香5分,苦楝根5分,益智仁5分,枳殼(煨)5分,香附子(炒)5分,縮砂仁5分,丁香2錢,甘草(炙)3分(一方有五靈脂)。
疳脹虛中有積,其毒與氣交併,而致腹脹,脾土受溼,腎水不能宣通,而致頭面、手足浮腫。
上銼。
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