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皮(去白)5兩,桂心5兩,牡丹皮5兩,陳橘皮(去白)5兩,白芍藥5兩,紅花1兩半,百合(水浸洗)2兩,乾薑(炮)2兩,甘草(炙)2兩,當歸2兩,川芎2兩,神曲(炒)3兩,人參(去蘆)3兩,麥糵(炒)3兩(一方無紅花)。
產後一切疾病,不問大小,以至危篤者。
上為末。
孕婦不得服。
每服2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至7分,空心服。
《局方》卷九(續添諸局經驗秘方)。
川椒2斤(擇去子併合口者,炒出汗)。
諸傳屍勞氣。痺,腎冷腰痛,外腎溼癢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空心米湯調下。須痺暈悶少頃。如不能禁,即以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30-50丸,空心服。
《三因》卷十。
當歸、芍藥、蓬莪術、神曲、麥糵、青橘皮、三稜。
室女月經不調,變生百病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-2錢,溫酒送下。一方留神曲作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。
陳石榴(焙乾)。
久痢不愈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-4錢,米湯調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二。
草烏1斤或半斤。
久年痺麻木,或歷節走氣疼痛,諸風手足不仁。
上為末,用袋1個,先入豆腐將半,卻將末藥入在中間,再入豆腐花湊滿包起,壓幹,放鍋中煮1宿,其草烏即堅如石,取出曬乾,為細末。
每服5分,冷風溼氣,以生薑湯調下;上木下痺,以蔥湯調下;四肢,用酒調下。
《活人心統》卷一。
人牙(酥炙)5錢,苦參5錢,紫草6錢,生地黃6錢,犀角(鎊)6錢,麥門冬(去心)6錢,黃芩(酒炒)2錢,燒人矢(童男者)2錢。
痘黑陷咬牙,昏熱悶亂,煩躁不寧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5分,醇酒調下,日2次,夜1次。良久痘起光潤而惡候除,不能飲酒者,糯米飲調服。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五。
紅花1兩,沒藥3錢,當歸1兩,兒茶3錢,雄黃3錢,白芷3錢,肉桂1錢,乳香5錢,硃砂1錢,川軍5錢,血竭4錢,梅片4分,麝香4分。
跌打損傷,青紫腫疼,瘀血不散,終釀潰爛。
上除麝香、梅片、硃砂各另細研外,餘均研為細面,於一處調勻,用玻璃瓶貯存之。
忌食生冷油膩。孕婦忌服。
每服2錢,用黃酒或童便為引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吉林、哈爾濱方)。
白雞冠花、生薑(去皮)各等分。
大便下血不止。
上於沙盆內爛研,捻作餅子,焙乾,為細末。
白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