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瀝湯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九引《指南方》: 荊瀝湯

配方組成

牛黃3分(別研),人參2兩,麥門冬(去心)2兩,升麻1兩,鐵精1兩(別研),龍齒2兩,茯苓2兩,天門冬(去心)2兩,梔子仁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虛熱狂言,恍惚驚悸,諸風疾有熱者,及風痙疾。

使用方法

上除牛黃、鐵精外,餘藥為末。每服5錢,水2盞,入竹瀝、荊瀝各1合,煎1盞,去滓,入牛黃、鐵精各1匙,再煎1兩沸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八十九引《指南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八: 荊瀝湯

配方組成

荊瀝3升,麻黃4兩,白朮4兩,芎藭4兩,防風2兩,桂心2兩,升麻2兩,茯苓2兩,遠志2兩,人參2兩,羌活2兩,當歸2兩,母姜1升(切,取汁),防己2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虛寒。陰氣傷寒損心,驚掣悸,語聲寬急混濁,口,冒昧,好自笑,厲風傷心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以水1鬥5升,煎麻黃2沸,去沫,次下諸藥,煮取3升,去滓,下荊瀝、薑汁,煎取4升,分4次服,日3夜1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: 荊瀝湯

配方組成

荊瀝(旋入)、麥門冬(去心,生用)2兩,地骨皮(刮洗,焙)2兩,人參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梔子仁1兩,甘草(炙)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,芎藭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細辛(去苗葉)1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)1兩,豉(炒微幹)1合半,防風(去叉)1兩,海桐皮1兩,石膏1兩半,竹瀝(旋入)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半身不隨,心虛風熱,發即恍惚煩悶,筋脈攣急。

使用方法

上除荊、竹瀝外,(口父)咀如麻豆大。每服12錢匕,以水4盞,加生薑1分(切),煎取2盞,去滓,人荊、竹瀝各1合,更煎5沸,分4次服,日3夜1,間食服之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: 荊瀝湯

配方組成

荊瀝1升,竹瀝1升,生葛汁1升,生薑汁3合。

功效主治

初得中風,四肢不收,心神昏憒,眼不識人,不能言語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和勻去滓,瓷器中煎3-5沸,每服1盞,平旦、日午、哺時、夜臥各1服。服訖覺四體有異,以次更服防風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