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香1兩,半夏(白礬水浸,炒黃)半兩,人參半兩,甘草半兩,乾薑半兩,肉豆蔻半兩,白朮半兩。
小兒涎多,留在兩口角,此由脾胃有冷,流出漬於頤下,乃名滯頤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水8分盞,入生薑2片,煎至5分,去滓。空心溫服。
《百一》卷十九引張渙方。
生薑半斤(洗,切,曬乾,用鹽2兩醃1宿,炒過,續入陳曲末1兩,同炒幹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半夏(為末,生薑汁作餅,曬乾)1兩,草豆蔻(大者,不去皮)3枚,甘草(炙,銼)2兩,丁香1分。
留飲。
上為散。
每服2錢匕,如茶點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橘皮2兩,桂1兩,乾薑(炮)半兩。
脾胃痼冷,疼痛嘔噦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空心姜、棗湯調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七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