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豆50個(取霜),神曲半斤(末),半夏1兩(洗),雄黃10錢,白曲(炒)10錢。
膈氣,酒膈酒積,涎嗽腹疼,吐逆痞滿。
上為末,水為丸,如小豆大,細米糠炒,變赤色。
食後溫水送下,童子2丸,3-4歲1丸,歲半半丸。止嗽,溫齏汁送下;止嘔吐,生薑湯送下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○六引《修月魯般經》。
山茱萸肉4兩,杜仲(鹽水炒)4兩,破故紙(鹽水炒)3兩,龜版(酒炙)3兩,鹿茸(酒炙)2兩,菟絲子(酒浸透,研,炒)2兩,遠志(去蘆,甘草煮)2兩,頭二蠶沙(炒),人參2兩,茯苓1兩半,大附子(童便煮,面煨)7錢。
下元陽氣大虛,及脾有寒溼,足膝痿弱,大便不實,溼動生痰,面色黃白,惡風懶語,一切倦弱及陰痿不起,飲食不思,虛弱等症。
俱制淨藥,以幹山藥粉4兩,打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上方服後須痛斷房事,以培其根。勿恃此藥壯陽,而助其春興,自取其憊也,叮之,戒之。
每服50-60丸,空心以淡鹽湯或酒送下,下午再服。
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