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黃抱龍丸

《醫方歌括》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全蠍、殭蠶、琥珀、赤茯苓、辰砂、麝香、雄黃、膽星、天竺黃、金箔。

功效主治

肝受驚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歌括》。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膽南星1兩,茯苓5錢,全蠍1錢5分,殭蠶(炒)3錢,天生黃3錢5分(上5味,共為細粉過羅,每2兩3錢細粉兌),牛黃4分,琥珀2錢5分,雄黃2錢5分,硃砂1錢5分,麝香2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熱驚風,痰涎壅盛,身熱嗽喘,昏睡神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混和均勻,煉蜜為丸,重5分,硃砂為衣,蠟皮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1日2次,溫開水送下。3歲以下酌情遞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
《同壽錄》卷三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冰片1錢5分,麝香1錢5分,真西牛黃1錢5分,雄黃9錢,琥珀9錢,姜蟲9錢,羌活9錢,白附9錢,防風9錢,天麻9錢,全蟲梢9錢,真天竺黃3兩,川貝3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身熱昏睡,痰涎壅盛,喘嗽氣粗,抽搐上視,一切傷風發熱,瘟疫蠱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加膽星3兩,用鉤藤、甘草熬汁拌藥,量加煉蜜為丸,如芡實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煎炒,辛熱、糟醋、麵食、油膩、生冷、酸、甜、腥羶、發氣等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。如感寒,生薑紫蘇湯化服;感熱,薄荷湯;驚搐,燈心湯:一切諸病,俱燈心、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同壽錄》卷三。

《鱗爪集》卷二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牛黃3錢,茯苓9錢,天麻9錢,川芎9錢,天竺黃1兩2錢,膽星9錢,白附9錢,全蠍9錢,蟬衣9錢,防風1兩2錢,鉤尖9錢,雄黃6錢,硃砂6錢,殭蠶9錢,人參6錢,珍珠4錢,琥珀8錢,大梅8分,麝香8分。

功效主治

急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炒米糊為丸,每丸重5分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薄荷、燈心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鱗爪集》卷二。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西牛黃3錢,麝香1錢,冰片1錢,天竺黃1兩6錢,膽星7兩,生甘草5兩,全蠍1兩3錢,飛硃砂6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痰壅盛,發熱喘促,驚風痙厥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膽星外,各取淨末和勻,用,膽星研末,一半和入,一半化糊打和為丸,分做400粒,每粒約乾重4分,蠟殼封固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開水化服;重症加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藥成方配本》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、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膽星8錢,雄黃1錢5分,辰砂1錢2分,殭蠶3分,鉤藤1兩5錢,人參1錢5分,天竺黃2錢5分,茯苓1錢5分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急慢驚風及風熱風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;另將牛黃2分,麝香5分,同研極細,入前藥末內,又精研;俟將甘草4兩(銼碎),用水2大碗,煎成膏1盞,入藥末內為丸,如芡實大,金箔為衣,陰乾藏之,勿令洩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用薄荷湯磨服,小兒作2-3次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、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(為末,臘月納牛膽中,陰乾,百日取研)1兩,天竺黃5錢,雄黃2錢,辰砂2錢半,麝香1錢,珍珠1錢,琥珀1兩,牛黃5分,金箔10片(為衣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慢驚風,痰嗽潮搐,及傷風瘟疫,身熱昏睡,氣粗風熱,痰實壅嗽喘急,一切發熱,並痘疹首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煮甘草膏和為丸,如芡實大,金箔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3歲兒服1丸,5歲兒服2丸,10歲兒服3-5丸,滾水待溫,磨化服;驚風,薄荷湯磨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三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: 牛黃抱龍丸

配方組成

膽星8錢,雄黃1錢5分,硃砂1錢5分,殭蠶1錢,人參1錢5分,茯神1錢5分,牛黃3分,天竺黃2錢5分,麝香5分,天麻3錢,鉤藤5錢。

功效主治

驚風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甘草膏為丸,如芡實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薄荷湯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