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膽丸

《局方》卷十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(研)2錢,胡黃連(末)2錢,使君子(麩炮,為末)7個,天漿子(麩炒)7個,青黛(研)1錢,寒食麵3錢,麝香(研)1分,細墨(燒,淬)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壯熱昏憒,吐嘔痰涎,頰赤面黃,鼻幹目澀,有時盜汗,或即虛驚,荏苒不除,乳食不進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同研令勻,用白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十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萬全方》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半兩,五靈脂(別杵為末,飛過)半兩,附子(去皮)半兩,天南星半兩,幹蠍(3味生用)半兩,蟬殼(去頭足,生用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慢驚風,四肢搐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以百沸湯化熊膽、五靈脂2味,入銀器中熬成膏,和入餘藥末,為丸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未滿月兒1丸,2歲以下2丸,漸大,以意加之,以乳汁化下。汗出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九引《萬全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(研)1分,胡黃連1分,夜明砂(炒)1分,青黛(研)1分,黃連(去須)1分,肉豆蔻(去殼)1枚,蘆薈(研)1分,龍腦(研)1錢,蟾頭(酥炙)1枚,麝香(研)2錢,使君子(去殼)1分,丁香半分,無食子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瘠痢,腹大肌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研者外,搗羅為末,粟米飯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-10丸,米飲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七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(研)半兩,天麻半兩,紫菀(去土)半兩,防風(去叉)半兩,丹砂(研)半兩,牛黃(研)半兩,麝香(研)半兩,龍骨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破傷中風。

炮製方法

將四味搗羅為末,與別研四味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桑槐根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半兩,雄黃半兩,佛頂青半兩(入麝香少許同研),肉桂末1錢,人參1錢(末)。

功效主治

疳瘦肚腫,煩渴吃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同勻,糯米粥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1個,石決明2兩,車前子1兩,澤瀉1兩,細辛1兩,乾地黃2兩,茺蔚子2兩,黃牛膽1錢。

功效主治

因傷寒患後起早,餘熱不消,體虛未復,多食熱物,至令眼疾,或見黑花,瞳人開大,發歇不定,臉赤淚出,瘀肉腫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20丸亦得,清茶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(細研)半兩,硃砂(細研)半兩,麝香(細研)半兩,蚺蛇膽(細研)半兩,蜣螂(微炙)半兩,瓜蒂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五疳出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研了藥令勻,用豶豬膽汁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先用桃柳湯浴兒了,用粥飲送下3丸。以青衣蓋,當有蟲出也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1分,狗脊半兩(去毛),白蕪荑半兩,蛇蛻皮灰半兩,黃丹半兩(炒令紫色),幹蟾頭半兩(炙令焦黃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蛔疳出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棗肉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粥飲化下。更以藿香湯浴兒,用青熱衣蓋,蟲當自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七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半分,五靈脂半分,恆山(銼)半分,野雞糞(雄者)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久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醋煮麵糊為丸,如黑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正發時,冷水送下1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二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○○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5分,附子1枚(炮裂,去皮臍),巴豆7枚(去皮心,研,紙裹壓去油),定粉1兩(炒微黃),黃丹2兩(點炒令紫色),砒霜1錢(細研),硫黃1分(細研),乾薑1分(煨裂,銼),訶黎勒1分(煨,用皮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痢,脾胃虛冷,乳食不化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黃米大。

注意事項

切忌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丸,以冷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半兩,蘆薈半兩,胡黃連半兩,牛黃1分(研),麝香1錢(研),蟾酥少許(研,入面煮糊和劑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諸疳,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蟾酥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-7丸,蜃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。

《醫說》卷三引《夷堅志》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南熊膽1分,黃連1兩半,蜜蒙花1兩半,羌活1兩半,防己2兩半,草龍膽1兩,蛇蛻(炙)1兩,地骨皮1兩,大木賊(去節)1兩,仙靈脾1兩,瞿麥半兩,旋覆花半兩,甘菊花半兩,蕤仁肉2錢半,麒麟竭1錢,蔓菁子1合(水淘)。

功效主治

兩目失光,翳膜障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羯羊肝1具煮其半,焙乾,雜於藥中,取其半生者,去膜爛研,入上件藥杵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飯後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說》卷三引《夷堅志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、使君子仁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疳,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放入瓷器中蒸溶,宿蒸餅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八引《聖惠》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砒霜(研)半兩,丹砂(研)1分,麝香(研)1分,雄黃(研)1分,熊膽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瘧。

炮製方法

以熊膽和前四味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發日空心冷水送下2丸,臨發時再服1丸,皆以冷飯壓。或當日便止,或大作乃愈。如欲吐,即以暖水下之,當吐出痰涎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九八引《聖惠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(研入)1分,蝸牛(炒令微黃)1分,黑狗膽1分,黃連(去須)1分,胡黃連1分,丁香1分,麝香(細研)1分,沉香1分,水銀(以棗肉少許研令星盡)1分,鯉魚膽1分,青黛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疳,肌體乾瘦,發豎毛焦,心神煩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黃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冷水送下,不拘時候;粥飲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六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七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真熊膽(細研)半兩,鐵粉(細研)半兩,硃砂(細研,水飛)半兩,生天南星(末)半兩,雄黃(水磨精明者,同研)半兩,粉霜1分(研),腦(研)1錢,麝(研)1錢。

功效主治

癲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拌勻。用豶豬膽1枚取汁,和諸藥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煎金銀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七七。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: 熊膽丸

配方組成

熊膽、車前子、澤瀉、細辛、石決明、牛膽、充蔚子、乾地黃、龍膽草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熱病後外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白湯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眼科全書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