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頭丸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硃砂半錢,砒1錢,巴豆7個(用油煎),硫黃骰子大。

功效主治

積利、久利、滯利,一切諸利,多日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研末,用黃蠟熔化,旋丸針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一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杏仁40個(去尖,燒留性),巴豆40個(去皮,燒留性),砒2分(別研),草烏頭2個(燒留性),百草霜4錢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積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蠟一兩為丸,如芥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小兒3丸,食前服,赤痢,煎甘草湯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赤白痢,甘草乾薑湯送下;水瀉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七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吳氏集驗方》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黃蠟1塊(如指大),巴豆7粒(燈上燒出油),杏仁7個(去皮尖),百草霜1錢,黃連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痢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研令和丸,如小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赤痢,甘草湯送下;白痢,乾薑湯送下;吐瀉,新汲井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四一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九引《煙霞聖效方》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輕粉1錢,乳香1錢,麝香少許,硇砂2錢,蜈蚣1對(全者好),膽礬3錢(青者好),銅綠2錢。

功效主治

疔瘡,一切惡瘡。

使用方法

上將膽礬用重紙裹定,水內蘸過,用文武火燒腥為度,與前藥五味為細末,後入輕粉、麝香研勻,用綿杖子蘸藥納瘡口內。出血為度,不見血難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九引《煙霞聖效方》。

《得效》卷五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大巴豆1粒(去殼)。

功效主治

夏月水瀉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針刺定,燈上燒存性,不可過,研細,用蠟如小豆大,蘸些油,燈上炙令熔,和巴豆灰作一丸。

使用方法

食前倒流水吞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五。

方出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三引《聖惠》名見《續本事》卷四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尖7個(懷幹),白殭蠶7個(去嘴絲,懷幹),硼砂10枚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、婦人、室女、小兒諸般赤眼,疼痛不可忍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豬膽取汁調藥,不令稀,攤在碗內,用荊芥、艾各一兩,皂角小者一莖,燒煙,將藥碗高覆燻之,常將藥膏攪轉,又攤又燻,皂角、荊芥、艾盡為度,再搜成塊,油單裹定,入地中出火毒,冬兩日夜,夏一日夜,春秋一夜取出,丸如針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1丸,點入眼中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三引《聖惠》名見《續本事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巴豆1個(去皮膜),杏仁1個(去皮尖,2味皆針扎火上燎存性)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腸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大豆末一字,再研一百轉,麵糊為丸,如針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新汲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
《雞峰》卷十四: 針頭丸

配方組成

胡椒末1分,硫黃1分,巴豆(去皮膜,不出油,研)2粒,黃蠟4分。

功效主治

水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熔蠟為丸,米粒大。

使用方法

大人每服2-3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