玄參5錢,生地5錢,知母2錢,半夏1錢,甘草5分。
冬月傷寒。太陽之邪輕,而陽明之邪重,項背強几几,汗出惡風。
水煎服。
《辨證錄》卷一。
山梔、生地、牡丹皮、黃連、當歸。
大便後見血。
水煎服。
《幼科鐵鏡》卷六。
升麻、生地、丹皮、山梔、甘草、黃連。
陽明有熱,咽喉作痛,咽物即痛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一。
川連、升麻、生地、山梔、甘草。
胃熱譫語。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。
生地2錢,升麻、連翹、牡丹皮、黃連。
咽痛。
水煎服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十七。
當歸身(酒洗)、連翹、赤芍、花粉、生地(酒洗)、丹皮、升麻、石膏、黃連。
胃經有熱,牙齒疼痛
水煎服。
《痘疹仁端錄》卷十一。
黃連(用吳茱萸同炒,去吳茱萸不用)3錢,陳皮3錢,茯苓1錢,蒼朮1錢,黃芩1錢,甘草5分。
胃熱吐酸。
上銼。
水煎,食前服。
《濟陽綱目》卷十五。
生地1錢半,石膏2錢,升麻5分,丹皮1錢,防風1錢,枳殼1錢。
齦腫潰爛。
水煎服。
《古今醫徹》卷三。
山梔仁(炒黑)6分,枳殼6分,蘇子6分,石膏(煅)8分,川黃連(炒)8分,陳皮8分,連翹8分,歸尾8分,荊芥穗8分,黃芩8分,防風8分,甘草(生)3分。
脾生痰核,眼胞紅硬。
上銼1劑。
以白水2鍾,煎至1鍾,去滓熱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。
當歸、生地、丹皮、升麻、甘草、連翹、黃連。
齒齦腫痛。
《慈幼新書》卷二。
石膏(煅熟)3錢,白芷1錢,升麻1錢,幹葛2錢,黃柏2錢,甘草5分。
胃中積熱成平昔喜酒致齒痛者。
水煎,食後服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
山梔(炒)1錢,連翹(去心)1錢,牡丹皮1錢,條芩1錢,石膏2匙,生地黃(酒洗)8分,黃連(炒)8分,升麻7分,白芍(煅)7分,桔梗7分,藿香5分,甘草2分。
陽明大腸與胃二經之火,致牙床腫痛,牙齒動搖,黑爛脫落。
上銼1劑。
水煎,食遠服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升麻、黃連、生地、山梔、甘草、幹葛、石膏、犀角。
脾胃積熱之衄血,右關脈數。
水煎服。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