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脾丸

《保命歌括》卷五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7分,麥芽(炒)7分,神曲(炒)7分,歸身7分,白朮1兩半,蒼朮(制)1兩,陳皮1兩,厚朴(薑汁炒)1兩,蓮肉1兩,白茯苓1兩,山藥1兩,砂仁8錢,炙草半兩,木香1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飢困傷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製取末,和勻,用粳米粉、荷葉浸水煮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保命歌括》卷五。

《幼科指南》捲上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(米泔浸,去黑皮,焙)5錢,神曲(炒)3錢,陳皮5錢,青皮1錢,枳殼2錢,砂仁2錢,厚朴(炒)3錢,苡仁2錢,麥芽2錢(炒),粉草1錢,白朮3錢,草果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傷食脾積,面色痿黃,嘔吐洩瀉,腹痛膨脹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脾胃虛弱,米湯送下;食積,山楂湯送下;腹痛,茴香湯送下;膨脹,蘿蔔子湯送下;寒洩,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南》捲上。

《局方》卷三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大麥糵(炒)1斤,白茯苓(去皮)1斤,人參(去蘆)1斤,乾薑(炮)3斤,縮砂(去皮)3斤,白朮半斤,甘草(銼,爁)1斤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冷,心腹絞痛,胸膈滿悶,脅肋虛脹,嘔逆噁心,噫氣吞酸,洩瀉腸鳴,米穀不化,肢體倦怠,不思飲食;小兒躽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兩作8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細嚼,生薑湯送下,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三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鍾乳粉、人參(去蘆)、白茯苓(去皮)、附子(炮,去皮臍)、吳茱萸(湯泡7次,炒)、細辛、南木香(不見火)、枳實(麩炒)、肉豆蔻(面裹煨)、青皮(去瓤)、金釵石斛、白朮(麩炒)、乾薑(炮洗)、麥糵(炒)、神曲(炒)、丁香(不見火)、川椒(去目,併合口者,炒出汗)、陳皮(去白)、益智仁、縮砂仁、訶子肉、檳榔、肉桂(去皮,不見火)、厚朴(去粗皮,銼,姜制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胸膈痞悶,心腹痛,四肢少力,腹脹腸鳴,飲食不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煉蜜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縮砂(連殼用)半斤,乾薑(炮,洗)半斤,麥糵(炒)5兩,白朮(炒)5兩,藿香葉(去土)5兩,人參(去蘆)5兩,白扁豆5兩,厚朴(去粗皮,銼,姜制,炒)5兩,橘紅5兩,白茯苓(去皮)5兩,神曲(炒)5兩,丁香5兩(不見火),甘草7兩(炙)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虛弱,胸膈痞悶,心腹痛,四肢少力,腹脹腸鳴,飲食不化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兩分作8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心細嚼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1枚(重半兩,炮製,去皮臍),赤石脂1兩,川姜1兩,訶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便膿頻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粟米飲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粒,食前粥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六。

《痘疹心法》卷十二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錢半,白朮1錢半,當歸1錢半,川芎1錢半,木香1錢,青皮1錢,黃連1錢,陳皮(炒)1錢,砂仁5分,山楂肉5分,神曲(炒)5分,麥芽(炒)5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疹傷食,但脾中滿或痛,脾胃素弱者;驚瀉,糞稠若膠,帶青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水調神曲糊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陳倉米飲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心法》卷十二。

《幼科指南》卷四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1兩,白朮1兩,茯苓1兩,炙草1兩,白芍(酒炒)1兩,炙耆1兩,陳皮1兩,歸身1兩,山藥1兩,蓮肉1兩,神曲5錢,肉桂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病,睏倦不思飲食,兼見腎症,羸瘦痿弱,嗜臥不起。

炮製方法

荷葉水煮粳米糊丸。

使用方法

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科指南》卷四。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(制)5錢,厚朴3錢,陳皮5錢,砂仁2錢,草果仁2錢,神曲(炒)3錢,益智仁2錢,茯苓3錢,麥芽(炒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胃虛弱,不思飲食,傷食癖積,面色黃,嘔吐瀉洩,腹痛膨脹。

炮製方法

共為末,酒糊為丸,如粟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;嘔吐,煨薑湯送下,脾胃虛弱,米湯送下;食積,山楂湯送下;腹痛,茴香湯送下;腫脹,蘿蔔湯送下;寒洩,姜棗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片玉心書》卷五。

《育嬰秘訣》卷一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甘草(炙)5錢,麥芽(炒)5錢,枳實(炒)5錢,白朮1兩,陳皮7錢5分,半夏曲5錢,青皮5錢,厚朴(薑汁炒)5錢,神曲(炒)5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薄荷葉浸水,煮粳米飯,作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育嬰秘訣》卷一。

《袖珍小兒》卷六: 養脾丸

配方組成

白朮、茯苓(去皮)、乾薑(炮)、黃連(炒)、木香、肉豆蔻(面裹,煨去油)(1方無干姜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脾虛洩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煮麵糊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燈心、糯米同煎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小兒》卷六。

推薦方劑